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船民文化”也是桂林文化瑰宝

桂林晚报 2016-06-23 01:19 大字

邓力洪 (照片由本人提供)

有了漓江,才有了桂林渔民的舞台,而与渔民相关的“江上船歌”和“水上婚礼”等特色文化,如今都已经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 文 化 遗产,成为桂林 文化中极具特色的瑰宝。

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非遗科负责人邓力洪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因为更近距离地接触,让他对这些与渔民相关的传统习俗大为称赞。

其中,平乐桂江的船民非常有代表性。桂江船民逢水捕鱼,漂泊不定。他们很少与岸上人家交流,因此,虽历经千年却仍保留着他们自己的独特语言和文化。

桂江船歌,其原始状态就是他们的劳动号子。经过千年演化,那些劳动号子和吟唱素材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歌——— 桂江船歌。桂江船歌语言朴实,原汁原味。曲调自然流畅,非常动听,2008年获批准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7月5日在东莞市沙田镇举办的“中国首届水上民歌大赛”中,由73岁老人黄玉群以原生态的唱法演唱的平乐县《喊镝歌》、《劝嫁歌》获得银奖。

“船歌是桂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是歌的海洋,不仅有山歌,还有‘船歌\’。”邓力洪说。

而船家婚嫁是水上人家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有它的独特性,对于研究岭南水上人家的族类文化及其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让邓力洪等人感到忧心的是,无论是“船歌”,还是“水上婚礼”,如今正濒临消失。

根据几年前的调查,桂江水上人家仅存400余家2000余人,如今虽然偶尔还能听到水上人家在打鱼时唱船歌,但那也是以前捕鱼队的老人们。而且,现在能正确、流利说船家话的基本上都是成年人,而能按传统习俗唱各种船歌的也只有三五十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

再加上船上人家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系统的船家文化教育,各种文化习俗只能口头传承,船歌曲谱、船家文化也只是靠文化部门组织专人收集编著成文字资料,保护工作十分困难,这导致了平乐桂江船家特有的文化正在迅速流失。

“如再不加以保护,在今后的十几二十年内,我们将再也听不到这种独一无二的船歌,看不到颇具特色的水上婚礼了。”邓力洪慨叹。

好在,传统的水上人家习俗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桂林这样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而言,这样的元素显然需要更多的挖掘。

(受访人邓力洪,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负责人)

新闻推荐

上接版增速提效提供一条龙服务也是桂林市寓服务于审批

(上接1版)增速提效,提供“一条龙”服务,也是桂林市寓服务于审批的新模式、新创举。 看社会治理:创新因地制宜,成效显著 调研中,代表们看得仔细,想得长远,围绕依法行政积极履职、建言献策。 平乐县紧紧围...

平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