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礼”广为人知 读《国礼鸡血玉》

广西日报 2021-12-16 07:28 大字

《国礼鸡血玉》

本报记者蒋林

什么玉,敢直称“国礼”?

桂林鸡血玉敢!这不,就有一本介绍鸡血玉的图书,它的作者——广西师范出版社集团公司总裁姜革文就将之命名为《国礼鸡血玉》。

这“国礼”云云,皆非妄言虚言。2012年,桂林鸡血玉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政要及贵宾指定礼品”。

玉文化虽然是最早形成的文化之一,玉在国人心目中是美好品德的象征,国人对玉有一种天然的喜爱与执着。但是,对于新近发现的精美玉种鸡血玉,人们知道的并不多,真正了解的就更少了。鸡血玉的文化底蕴尚未得到发掘和展现。为了赋予鸡血玉更多的文化力量,让更多的人体验鸡血玉的心灵滋养,姜革文以宣传推广鸡血玉,在玉石上做出版,弘扬玉文化为己任。

在书中,作者以鸡血玉成为国礼为引子,梳理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红文化、玉文化、红玉文化,并试图树立鸡血玉的历史定位。让读者逐步了解一种玉,了解一种玉的发展历程,了解红玉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本书于2014年首次出版,今年9月修订重印。论者周祖为对这本修订版极为推崇,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作者爱玉、玩玉、识玉、品玉的记录,也是作者寻找美、发现美、为美而感动的“玩”美历程。

本书责编顾国富认为,《国礼鸡血玉》用近300幅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鸡血玉的大部分玉石品种和用鸡血玉创作的精彩作品,并从文化的角度简要记叙了鸡血玉发展历程中值得书写的一些事件。书中所展示的鸡血玉作品,皆是优中选优、业界公认的经典之作。为了论证鸡血玉的自然定位、文化定位、美学定位,作者在追本溯源、旁征博引的同时注重材料的恰切凝练,所论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地质学、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等,内容丰富。可以说,该书既论述了中国玉文化的悠远绵长与博大精深,又融知识性、史料性、趣味性及实用性于一体。

记者就为什么在众多出版题材中选择鸡血玉这一问题采访过姜革文。他回答说,一是因为出版社有一个状元红艺术馆,主要经营桂林鸡血玉,他负责这个艺术馆的经营,需要深入了解。二是因为鸡血玉的文化,本质是尚红文化和尚玉文化的结合。中华民族尚红尚玉的历史超过万年,但是,红玉几乎难得一见。在我们这个时代,鸡血玉这种主色调为红色的精美玉石现身人间,可以说实现了上万年来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梦想,值得大书特书。

关于红玉难寻,姜革文还举了一个他亲历的例子加以说明:故宫的杨伯达先生曾经在文章中说,自己在故宫40余年,还没有看到过真正的红玉。杨伯达先生在文章中展示的红玉其实是用动物的血沁的,颜色为褐色。因为自古以来很难找到红玉,所以古人想了各种方法来“制造”红玉。其中,就有用植物的汁液来染玉的方法——“用麒麟竭液涂于玉上火煨之即红”。麒麟竭又称血竭,是一种药材,由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和树干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杨伯达先生在1999年第3期《收藏家》上发表了《“血玉”与“血竭染玉”》的论文,文章引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华关于“血竭染玉”的实验结论:染玉方法可行!后来,状元红艺术馆在北京搞展销邀请了杨伯达先生参加活动,杨先生说杨华其实就是他的女儿,他让她做这个实验,看看古人这样人造行不行。可见,他们也是父女接力来验证这个事情。

为了这个题材,姜革文不光在玉文化方面做了很多知识储备,也从物资和技术的层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是多读书。这些年来,他广泛涉猎文献典籍和现当代研究者的论文,对赤玉进行考证,对红色文化进行探究。《国礼鸡血玉》的内容涉及历史学、地质学、考古学、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可谓广征博引,足见作者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养。

其次是要有好的雕件。好的雕件是指富有文化品位、能引发观者情感共鸣的作品,其来源有二:一是姜革文将自己从文学作品、历史事件中获得的灵感转化为创作题材和思路,然后请玉雕师按照他的思路来加工。书中的“桃之夭夭”“红豆生南国”等多件佳作就是姜革文有了想法后找人雕刻出来的。二是对别人已经创作好的雕件进行命名,甚至是推翻原名称重新进行命名。书中的“千里共婵娟”是新创作命名的;“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原先命名为“落霞与孤鹜齐飞”,但是,雕件雕的是一群鸟,明显与名称不符,姜革文便将之改为现名。

最后是创新性地对鸡血玉作品进行分类、组合。有从哲学的角度分类的,如《色之魅》一章中“单与双”“方与圆”“虚与实”的划分。有从情感类别的角度划分的,如“诗词篇句”栏目下又分“豪情”“柔情”“闲情”等小栏目。有从文化故事的视角来分类的,如“白娘子”与“青蛇”、“蝶梦庄周”与“庄周梦蝶”。这种别具一格的划分体现了作者心思之缜密、用情之深厚,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姜革文期待,这部倾注了他满腔心血的“国礼”,让大众看了,会觉得有美的享受,得到知识的补充;专业人士看了,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新闻推荐

桂林有一群陶瓷文化爱好者: 纵是陶瓷残片也被视若珍宝

走近“小众玩家”南国早报见习记者游拥军她痴迷陶瓷,女儿受她影响也爱上了陶瓷,两人有空就去野外“淘宝”;他收集桂林陶瓷标...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