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有一群陶瓷文化爱好者: 纵是陶瓷残片也被视若珍宝

南国早报 2021-12-04 08:11 大字

走近“小众玩家”

南国早报见习记者游拥军

她痴迷陶瓷,女儿受她影响也爱上了陶瓷,两人有空就去野外“淘宝”;他收集桂林陶瓷标本近20万片,被称为“陶瓷狂人”;他们成立陶瓷协会,传播陶瓷文化。近日,记者走近桂林的陶瓷文化爱好者,了解他们与陶瓷的不解之缘。

1搜寻陶瓷母女俩乐此不疲

桂林的曾女士是一名设计专业的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古陶结缘,发现了陶瓷之美。“它的纹路,它的造型,它独特的颜色,深深吸引着我。我还利用捡来的陶瓷碎片制作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设计作品。”

2020年疫情期间,因为学校延期开学,曾女士利用空余时间去户外收集碎陶,同时带上了女儿。女儿不仅不喊苦喊累,还爱上了这件事,上完了网课就跟在她身后去淘陶瓷标本。“女儿捡到的一件有着印章的碎陶片,还被《桂州遗韵》一书收录。”曾女士说。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桂林的陶瓷文化也历史悠久。在桂林、兴安、永福等地,出土了大量古瓷片标本,这些瓷器品种繁多,器型各异。曾女士说,这不仅对她的设计思维和创作有着极大的提升,还让女儿增长了见识,了解了本地文化,提升对历史的兴趣。

2爱好梅瓶她对陶瓷文化如数家珍

喜欢传统名瓷梅瓶的徐旭霞,是桂林市博物馆的常客。有两年时间,她去参观了桂林市博物馆“靖江藩王遗粹”展厅20余次。

在没有接触桂林陶瓷文化圈子之前,徐旭霞就只对桂林的梅瓶感兴趣。她说,桂林明代梅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接触到桂林陶瓷文化圈子后,她痴迷的范围从梅瓶扩展到了整个桂林的陶瓷文化。

“广西陶器具有悠久历史,有万年桂陶之称。全世界在同一城市挖掘出三处万年古陶出土遗址的城市仅有桂林市桂林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陶器发源地之一,仅在桂林,就有桂州窑、永福窑、严关窑、永岁窑、窑里村窑等窑址。”说起桂林陶瓷文化,徐旭霞如数家珍。

3陶瓷狂人收藏陶瓷标本近20万件

在桂林陶瓷文化圈,潘宁被称为“陶瓷狂人”。46岁的他痴迷桂林陶瓷文化,家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陶瓷标本就有近20万件。

潘宁说,他从高中开始就喜欢上了陶瓷器具以及古玩。“那时候没有钱买,就只有不停地看收藏类杂志。”潘宁说,工作后,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收藏陶瓷上,至今已近30年。

为了研究桂林的陶瓷历史,他跑遍了桂林17个县区。如今,他的家里,连厨房都堆满陶瓷标本。“最多的时候,卧室也被陶瓷标本占了,我就在客厅的小沙发上睡了一年。”单身的潘宁说。

有人笑他傻,说这些烂瓷片又不能卖钱,捡回来只是占地方,劝他扔了。对此,他呵呵一笑:“我的藏品几乎不卖,只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换了一些藏品给桂林本地人。因为这些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旧物,是一段段的历史,从中你能品味到很多故事。”

2012年,在他的推动下,桂林陶瓷协会成立。他们举办了多次桂林陶瓷文化展览,先后在学校、群众艺术馆等地办展览和讲座,宣传展示桂林本土陶瓷文化,分享桂林陶瓷故事。

他们还有一个梦想:为桂林古陶瓷文化建立一座博物馆,将这些散落在桂林各地的散珠碎片,集合起来展示给世人,让更多人了解桂林的陶瓷文化、历史文化。

新闻推荐

桂林一家医院一天内接诊5名脑卒中患者,医生提醒: 天冷需留意“头等大事”

相关新闻南国早报桂林讯(记者唐晓燕通讯员廖国梁)这两天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桂林气温骤降,脑卒中(俗称“中风”)病人明显增多。桂...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