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纪实】化学家赵新那的人生历练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内过程分析化学以及化学计量学的奠基人,原中南工业大学化学系教授赵新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2月22日18时在长沙逝世,享年97岁。
赵新那,江苏常州人,曾任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多次获中南工业大学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中南大学”微信公众号2017年5月曾刊文介绍赵新那教授。文章回溯了赵新那和黄培云结识的一幕:时光倒流到1941年某一天,在美国麻州剑桥27WalkerStreet现代著名学者赵元任先生家,清华同学会的数十位年轻人汇聚于此。觥筹交错间,是观点碰撞、思维激辩的繁华风貌。
一屋子的热闹与喧嚣,赵家二女儿赵新那却独独发现了在厨房洗刷的黄培云。她走到他身旁,伸手帮忙。“你别把碗弄砸啦!”这是黄培云对赵新那说的第一句话。这是他们相识的开端。他24岁,她18岁。看似会被照顾的一生,却拉开了赵新那照顾黄培云一生的帷幕。
那时的美国尚未参战,赵新那与黄培云一面攻读学位,一面上街卖贺卡或兼职打零工,赚些钱物支援国内抗战。
1945年,两人结成秦晋之好。翌年,国内百废待兴,黄培云应国家之需,回国受聘担任武汉大学矿冶系主任,不久后,投身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的创建,致力于开拓我国粉末冶金学科建设,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已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赵新那随行回国,在武汉大学讲授化学。
离退休工作处的一位同志曾多次接触赵新那先生,在她眼里,赵新那先生是极具有独立精神的。年少时在日本的轰炸中辗转逃亡,亲历日本对南京的第一次轰炸,从南昌、武汉、长沙、桂林,至越南河内,辗转进入昆明,在长沙再遇日本对长沙的第一次轰炸。“她早年历经艰难,受美国文化浸润长大,但还是执意回国,对国家的那份情感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
“我是中国人,为自己的国家服务是本分。”“当时回国是很自然的选择。”“我是中国人,虽生于美国,但我选择中国籍。”赵新那先生试图削减她在人心目中的崇高感,频繁使用着“本分”“自然”这些平淡的字眼。
1952年,赵新那带着五岁多的大儿子、刚满月的二儿子追随着黄培云的脚步,从武汉大学来到中南大学,继续从事化学教学。一家四口借住在一所小学的狭小屋子里。“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但没人怕苦,大家齐心协力搞建设。没有化学教材,就翻译英文教材。没有实验室,自己挑砖建。”
当一切都仿佛在慢慢进入正轨,下放、文革接踵而来。因复杂的社会关系,正值事业旺盛期的赵新那,工作完全被停掉,先后经历下放到农村进行改造、被关押控制等。但赵新那先生把人生中最困苦的磨难当成另一种人生历练。“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事情,而我是经历了这样一些而已”“农民很淳朴,教我插秧,挑担子,我后来能挑90斤重”。
1998年,赵新那先生在黄培云院士的辅助下,编写了《赵元任年谱》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至于赵元任先生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受商务印书馆之邀,赵新那开始了漫长的整理工作。
文章写道:生命里最爱她的两个人,从未走远,一个触手可及,一个抬头可见。赵新那心里澄明如镜,父亲与先生,从来不是她的标签。他们,是她情之所依、心之所系。
新闻推荐
据江西瑞昌市政府官网消息,近日,瑞昌市教育局发布公告,对6名因犯罪获刑的教师,作出丧失教师资格处理根据公告,陈某锋、柯某松...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