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桃花湾 胜似“桃花源”

桂林日报 2020-06-16 09:55 大字

(上接第一版)农村文化的挖掘提升,使“诗意桃花湾”田园综合体的旅游资源得到丰富和拓展。不同的季节,桃花湾则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使人流连忘返。“旅游+”、“生态+”等模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支撑起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如今,秀峰区在“诗意桃花湾”田园综合体内打造了20多家风情民宿,旅游旺季游客爆满,淡季入住率也高达50%以上,古香古韵的房屋外观与独具民族风情的装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打好精神文明牌提升乡风促振兴

建设田园综合体,不仅要有漂亮的乡村风光,还要有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更要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秀峰区通过深挖文化底蕴,打好精神文明牌,着力提升现代乡风文明水平。

有着“百年豆腐世家”之称的鲁家村,如今依然采用古法现磨、人工操作,磨出的豆腐鲜嫩好吃、豆香四溢,久享盛名。该村在村头建起豆腐广场和颇具复古情调的“豆腐体验坊”,设有传统的豆腐磨制设施,让游客现场品尝。鲁家村是1986年版《西游记》拍摄地之一。村内的百寿园内,有100位书法名家书写刻成的100个“寿”碑,文化气息浓郁。

而漓江书画的发源地庙门前村,则以书画文化为主,著名漓江画派巨擘阳太阳就出生在该村。如今,该村建起了阳太阳广场、阳太阳雕像、阳太阳故居和画家部落。该村内3棵500年树龄老樟树,以及芦笛知青院,乡土气息都十分浓郁。

张家村是百年傩舞文化传承地,建有傩文化广场和傩舞文化展示馆。由村民组成的傩舞表演队,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来观看。

合家村则以唐代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官风清廉的赵观文而闻名。

在农家书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听乡贤讲古论今;在桃花湾百姓大舞台,欣赏各种文艺表演……秀峰区通过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通了农村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2011年以来,桃花湾旅游度假区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桂林秀峰“三月三”民族歌圩节。同时在2019年11月20日召开的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芦笛三村”作为现场观摩点引得各界人士点赞。

打好机制创新牌强化举措添动力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让田园综合体实现了多赢”,“诗意桃花湾”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发展之路。

农民是田园综合体的直接受益者。秀峰区演波村村民阳太生谈道,以前村里种植水稻,扣除种子、人工、肥料的成本,收入很低。2017年,秀峰区政府主导该村引进了常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蘑菇种植,公司投资大部分资金,该村50多户村民参与进行合作种植蘑菇。合作方式为公司出资和农户用土地入股,各占股50%、分红也按50%计算,现在农户种植蘑菇和种水稻相比多了近10倍的收入。

坚持农业与农村优先,投资与引资并重,基础与产业同步,秀峰区委、区政府通过村民土地入股,整合资源,盘活集体经济,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资金实施办法,设立农村经济发展基金、预留地管理办法等,通过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各项扶持政策,发挥村集体和个人的力量,激活农村发展引擎。

“芦笛三村”改造后,村民通过门面出租、整栋房屋出租、自主经营等方式,有的合伙当股东,有的干脆自己当老板,年收入由以前的不足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元左右。

如今的秀峰,借助“诗意桃花湾”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带动效应,这里的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他们生产活动的田园成为走向小康生活最大的动力。随着“诗意桃花湾”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不断完善,加快的不仅是秀峰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步伐,“活”起来的还是秀峰区农业的“春天”,还有秀峰区“农旅结合、以旅强农、以农促旅”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新闻推荐

顾客就餐吃出“不明异物” 法院判处餐饮店10倍赔偿

本报讯(记者张苑通讯员雷娜程诗淇)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如果你在餐饮店的食物中吃出了“不明异物”,会怎样...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