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路:从“工业一条街”到“成熟生活圈”的转型

桂林晚报 2020-06-10 10:47 大字

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芦笛路。

芦笛路,位于市区北部,与桃花江路、九华路等多条道路相交。

其实,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芦笛路原名大庆路,是桂林新兴工业区,繁荣一时。当时,桂林首家用机器榨油的榨油厂、桂林最早的机械制造厂农具机械厂、桂林铸造厂、桂林冶金机修厂等都位于此路。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工业一条路”当年工厂林立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建设了很多社区、小区,生活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形成成熟的生活圈,充满人间烟火气。

日前,记者走进芦笛路,倾听老街坊讲述芦笛路的前世今生。

历史:曾经热火朝天的“工业一条街”

芦笛路在市区北部,东起中山北路,西至芦笛岩,与之相交的道路主要有桃花江路、九华路、环城北一路等。

在老街坊李德华的记忆中,芦笛路以前叫大庆路,当时指的是从观音阁到冶金机械厂这一段。市民政局编撰的《桂林市最美地名故事》中解释,大庆路是响应“工业学大庆”的号召而得名,是桂林新兴工业区,繁荣一时。

“钢厂、水泵厂、工具厂、二塑料厂……”李德华一口气能数出七八个当时的厂名。他说,大庆路是桂林市有名的工业一条街,1973年他从广东湛江调回桂林钢厂工作,那时候虽然大庆路上都是平房、砖木结构,但每个工厂都热热闹闹,住得远的工人们都骑着自行车来上班。当时,从观音阁到大庆路有一处铁道道口,“如果遇到火车通过,上班的人都要在道口等候。”李德华说,“随着叮铃铃的声音响起,火车通过,闸口打开,上班的人们就骑车穿过道口来到大庆路上。”

正如李德华所说,《桂林市最美地名故事》中记载,1955年7月,桂林市人民政府就在该路东段建起桂林市榨油厂,成为桂林市首家用机器榨油的工厂。1956年4月,公私合营的桂林市农具机械厂(桂林机械厂前身)在芦笛路建立,成为桂林市最早的机械制造工厂,为桂林市机械制造行业陆续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被称为“桂林机械工业之母”。后又有观音阁钢铁厂、老人山钢铁厂、八一钢铁厂相继成立。1958年4月,桂林冷冻厂建立,1962年3月建成投产,形成500吨冷冻能力。1991年该厂更名为桂林肉类联合加工厂,以瘦型良种猪为原料的分割肉产品首次推入香港市场,深受欢迎。1958年10月,桂林市粮油机械修配厂(桂林粮油机械厂前身)在芦笛路建立,成为该路段第二家机械制造业厂家。20世纪60年代以后,桂林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在芦笛路沿线逐步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工业企业。包括治金工业、机械工业、机床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加工业和日用品工业等类型。

上述工厂相继建立和不断发展使芦笛路沿线及周边形成一个工业集中区。如此集中的工业园区自然有很旺的人气,李德华说,从原桂林钢厂出来右转,以前是一片热闹的宵夜摊,有将近20多家店铺。工人们下了夜班后,都会去宵夜摊吃宵夜,“宵夜摊一直热闹到凌晨一两点才结束。”

变迁:旅游大巴逐渐取代拉煤货车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庆路也在发生变化。《桂林市最美地名故事》中记载,进入新世纪以来,受桂林市城市规划和旅游城市“退二进三”等产业政策的影响,叠彩区在芦笛路沿线的工业企业受到的冲击很大,有的迁移,有的宣告破产。李德华说,“工业一条街”不复当初的繁华后,很多工人都下岗了,但这一条街依然人气很旺。“好多下岗工人要自谋出路,有人开着三马车在这条路上拉客,有人摆个地摊在路边修自行车。”李德华说,当时他也下岗了一年,因为有“锅炉证”,他就去给一家奶牛场烧锅炉。

渐渐地,大庆路开始转型了。1985年12月,桂林市地名委员会将大庆路更名为芦笛路并变更至现起止点。李德华说,因为大庆路可以通向芦笛岩,桂林旅游开发时,旅游大巴都是取道大庆路,“从叠彩山那边转过来,通过铁道口进入大庆路就能去芦笛岩。”李德华说,在工业“退出”大庆路后,旅游业开始“跟上”。以前这条路上跑的都是拉煤拉砖的大货车,旅游业发展后,旅游大巴取代大货车,成为这条路上常见的交通运输工具。

李德华说,“工业一条街”的时代过去后,已经更名为芦笛路的大庆路逐渐变成了居民区,很多旧厂房被开发成了居住小区,周围配套的生活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如今: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生活圈

杨志武退休前是芦笛社区的第一党支部书记,他1969年就居住在大庆路附近。虽然兜兜转转搬过几次家,但都没有绕出这个圈子,这里有属于“大庆路”和他们的记忆。谈起以前大庆路时,杨志武说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以前居民居住的地方比较荒凉,路也比较差,晚上还没路灯。杨志武的爱人那时候去上夜班,他都不放心,他一定要亲自送过去。如果上中班,他就去接回来,总之不能让爱人落单。“路不好走,又黑。”杨志武讲述时,老伴一直在旁边补充,当时的生活环境比较艰苦。

如今大庆路虽然没有工业区了,但不失为一条有人间烟火气的成熟居住区。李德华也比较认同这一观点,他清楚地记得,1991年元月,芦笛菜市正式“开张”,成为芦笛路上居民重要的生活物资场所。此外,随着居民小区的不断增多,休闲娱乐的配套也逐渐增加。“现在的清秀路上,以前有一处门球场,我们经常去打门球。”李德华介绍,在门球场附近,有一处“小花园”,是芦笛路居民们的重要休闲场所,这处小花园不但深受周围居民的喜爱,很多其他社区的人,晚上也会来纳凉或者锻炼身体。李德华居住在芦笛社区,他的一双儿女都是从芦笛小学毕业的,“那时候的芦笛小学还叫大庆路小学,就是几座房子。”现在芦笛路上已经有多家学校和幼儿园。

杨志武记忆中的老路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柏油马路,尤其是芦笛下穿隧道的通车,更是让芦笛路直接接驳市区,交通更加便利。

记者苏文娟文/摄

新闻推荐

新房多次漏水 业主苦不堪言 保修中心表示一定会负责到底 业主和保修中心达成和解

市民唐先生近期正在装修位于龙光·普罗旺斯小区的新房。但他发现,只要是下雨天,自家楼顶都会有水渗出。为此,他多次找保修中...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