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画意入境 桂花贵人有约

四川政协报 2019-10-18 00:56 大字

■马 琳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在传说中,桂树是月亮上的“仙树”。《山海经·南山经》中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屈原《九歌》曰“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吕氏春秋》赞“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淮南子》也说“月中有桂树”。汉至魏晋南北朝,桂花逐渐成为名贵之花,达官贵人及普罗大众皆视其为美好事物之象征。《西京杂记》有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献名果、异树、奇花二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到了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又进一步演绎了“吴刚斫桂”的故事:“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宋代杨万里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元初方回的“跨鸾未所吴刚桂,对鹤频烹魏野茶”,明代王阜的“吴刚砍桂素娥惊,玉兔银蟾梦初醒”等,皆源于此。

在读书人那里,“蟾宫折桂”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楚辞·招隐士》里有这样的描述:“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而“折桂”的典故,最早应出自《晋书·郤诜传》,但文中提到的“桂林”,非月中之桂,而是《山海经》所记载的“桂林”。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而《酉阳杂俎》等书又记载了月中有桂的古老传说,后人便牵合两事,以“蟾宫折桂”形容科举应试及第,或直接称之为“折桂”。如唐代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诗:“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白居易先考中了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道:“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宋代书画家米芾的《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引用了吴刚砍桂的典故,谈到吴刚若非日复一日不停砍伐桂树,“树创随合”的桂树必定撑破月轮,以此暗喻仕途常为人阻,才华无法施展。

因“桂”与“贵”谐音,在民间,人们更喜欢桂树所散发出的“贵气”,常用桂树来寄托对“贵”的追求。桂花多于秋季开放,秋季又是收获的时节。从古至今,用于表示“贵”的吉祥图案,多取材于桂。莲花与桂花一起,寓意“连生贵子”;枣树与桂树一起,祝贺“早生贵子”;桂花与桃花一起,寓意“贵寿无极”;蝙蝠与桂树一起,则表示“福增贵子”;桂花等九种秋天的花草与铜磬一起,寓意“九秋同庆”。此外,“桂馥兰芳”“谢兰燕桂”“桂子兰孙”“桂殿兰宫”等都是人们过去和现在喜欢的用语,有富丽雅致、世德流芳,历久不衰之意。

旧式庭院常用对植,古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多与建筑物、山、石在一起;当今都市或乡村建设中,我们对桂树的应用更为广泛,大路、小径、广场、公园、学校、医院、办公区、住宅楼旁,或规整呼应,或参差错落。两千多年来,桂花寄托着我们对富贵丰盈的连绵向往。

“山林做伴,松桂为邻”

诗人是桂花的贵人,诗人咏桂,恐不下千百篇;画家亦是桂花的贵人,画家绘桂,最早或可追溯至唐代的月宫镜,镜背纹饰多为枝叶茂盛的桂树,有长生不死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可从唐代“咸通十哲”之一张乔的《试月中桂》诗中略窥一斑:“与月转洪濛,扶疏万古同。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每以圆时足,还随缺处空。影高群木外,香满一轮中。未种丹霄日,应虚玉兔宫。何当因羽化,细得问玄功。”而自唐以来,有关桂花的绘画逐渐增多,桂花也慢慢地由布局的陪衬变为突出的主体,成为中国传统绘画里不可或缺的成员。

画家赋能了桂花韵度,桂花加持了画家品格。

《调琴啜茗图》是唐代画家周昉的人物画代表作。画中描绘了唐代仕女弹琴饮茶的生活情景。全图共有五位仕女,重点表现一位红衣仕女坐在园中桂花树与梧桐树边的石几上弹古琴,旁边侍女端着茶托恭候。画中用来点明时节的桂花树和梧桐树,让画面动静相宜,秋意盎然。

《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赐宴联句》中,宋徽宗赵佶也以桂树开头:“桂子三秋七里香(徽宗),麦云九夏两岐秀(赵楷)。鸡舌五年千载枣(蔡攸),菊英九日万龄黄。君臣燕衎昇平际,属句论文乐未央(蔡京)。”不仅抒写桂树,宋徽宗更是一位画桂花的好手。

《草虫花蝶图卷》是南宋初年女画家艳艳的花鸟画代表作,更可能是目前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女画家存世图卷。图卷长达三米,园苑坡地,湖石之间,桂花、海棠、秋菊等争相开放,蝴蝶翩飞其间。画中桂花尤其精美,工笔双勾,水墨浸染,既深得用笔之法度,又注重设色之妙义。

南宋宫廷首席画家马和之的《月色秋声图》里,高大茂盛的桂树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溪流淌出舒徐澄澈的旋律;桂树下,长者悠然回望,童子侍立一旁。整个画面,充满人与自然相互依偎的审美意趣。画中人“山林做伴,松桂为邻”的悠游自在不禁令人神往。

明代画家沈周为祝福后生科考高中而作的《折桂图》中,老桂一枝,不求工细,但以深浅墨色绘出纷繁叶片,又以浓点为花,画面干净清爽。天头更题一绝:“江东八月有秋风,举子攀花望月中。此是词林旧根柢,一枝新发状元红。”过去科考,乡试在秋天,会试在春天,分别是桂花与杏花开放的时节,于是大家就习惯以这两种花来寄托高中的祝愿。沈周画《折桂图》时,应是充满了对莘莘学子的慈爱与祝愿。

为科举高中而画桂的,还有明代才子唐寅。在高中解元后,他画下一幅《嫦娥执桂图》。图中嫦娥裙带飘拂,神形温柔,手持桂花,似欲将桂花授予人间的才子。此作意气风发,尤其头部线条圆和流畅,勾染得当,美人的飘逸清丽之态毕现。面容的设色,敷白色晕染,如月桂清凝,皎洁典雅。画面右上自题:“广寒宫阙旧游时,鸾鹤天香卷桂旗。自是嫦娥爱才子,桂花折与最高枝。”而“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人人皆知,秋香是才色出众的奇女子,但很多人不知道,桂花也有“秋香”之名。桂花开于秋天,旧说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称“西香”或“秋香”,“点秋香”即是“点桂花”。这样看来,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与西方语境下桂花的花语“吸入你的气息,佳人永伴”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间桂花黄,山中桂花白”

《桂菊山禽图》是明代画家吕纪创作的绢本工笔重彩画。画中是朗朗的秋景,一棵高大而茂盛的桂树斜立于坡上,苍健的树干,茂密的枝叶,簇聚的桂花,占画面多半。桂树上栖落着几只八哥,低一些的桂树枝上,有一只蓝色绶带鸟正朝着树下大声鸣叫,原来树下的三个同伴正为刚刚捉到的一只蚂蚱而争吵得不可开交!桂树下长着一些野草,还有一些形状各异的石头,石后几株菊花正开得鲜艳。画中桂花、秋菊、绶带鸟、八哥皆属祥瑞、珍贵之物,有富贵长寿和君子节操的意涵。《桂菊山禽图》不仅真实地展现了生物的自然本性,也鲜明反映了皇家的审美旨趣。

《连生贵子图》是清代康乾时期宫廷画家冷枚的一幅寓意画。以桂树、妇人手中的莲花、芦笙以及膝下的幼儿,组成“连生贵子”的吉祥含义。桂树苍劲有力,桂花朵朵绽放,花树之下,慈爱的母亲,可爱的小儿……简单朴素的画面让人充满愉悦感。“连生贵子”也是杨柳青年画中最普遍、最传统的题材。《中国民间年画史图录》中一幅也名为“连生贵子图”的画作,图画中桂花、石榴铺地,两个儿童作舞蹈姿势,构图完美,且接地气。

《桂花紫薇图》是“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的作品。画面分绘初秋花神——桂花、紫薇,花枝穿插,缤纷艳丽,花瓣繁复重叠。花卉多用勾染,设色有层次变化,叶片采用没骨法,叶脉向背清晰,颇见写生之妙。画中自题“红薇晓艳,金粟秋香”。此图为恽寿平晚年所作,以清秀明丽代替浓艳富丽,看似简率戏墨,却多文人意境。恽寿平所开创的“常州画派”,是以没骨写生为主要表现方式的重要绘画流派,在绘画史上影响深远。常州画派相对于其他画派来说最难能可贵的是:传承人中女画家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在恽氏宗族画家中,已出现了许多且很有成就的女画家,如恽兰溪、恽怀娥、恽冰、恽珠等,不下十余位。其中,恽怀娥也画有一幅《桂花紫薇图》,画中桂花敷色明快,仿有清香溢出;紫薇俊俏飘逸,好似婀娜舞者。顾盼之间、精雅之处,极得恽寿平神韵。

还俗后的八大山人,喜爱桂花,也喜爱画桂花。《题画桂花》诗曰“人间桂花黄,山中桂花白。只为不还丹,云谣慎无歝”,画家有了一种诗人的寄寓:人间的桂花是黄的,而山中的桂花却是白的,为什么呢,因为尘世会有这样那样的污染。本来,黄色的桂花是金桂,而白色的桂花是银桂,诗人是不可能不明了的。但诗人故意赋予它们一种特殊的人格意义。为什么我要画桂花呢?不是因为我还在山中循规蹈矩地修炼升天之法,而是因为我实在太爱桂花了。

《桂花双兔图》是一代大师齐白石晚年的代表作。桂与兔,皆祥瑞之物。齐白石以玉兔象征明月,用怒放的桂花表现中秋的特色。画作以桂花与双兔为题,构图讲究,错落有致,画面下方留白,上方由右向左、从上至下墨写桂枝及叶筋,枝叶间点缀金黄桂花,似有微风拂面、暗香袭来。桂下双兔,长耳短尾,一黑一白,浓淡适宜,相映成趣。说到齐白石,就不能不提及与他渊源颇深的陈师曾。陈师曾与齐白石一样,画过不少与桂花相关的作品,《荣贵图》就是其中之一。同样以“蓉”寓“荣“,以”桂”寓“贵”,用大写意的传统笔法,描绘出六朵红艳艳的芙蓉花。白粉勾瓣,耀眼夺目,并以墨绿的叶片扶衬,下面一枝丹桂,浓墨勾茎点叶,枝叶间朱红添苍,红、绿两色鲜明不让,花繁叶密,富有生机,雍容华贵而不失傲骨。陈师曾凭着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学专业的学习背景,对花草的实物形态结构组织等理解甚深,固能于笔端求气势,较为真实地描画出芙蓉与桂花的天真自然之态。这在画家中,异常可贵。

新闻推荐

桂林警方部署推进“环广西”赛桂林赛段安保工作

本报讯(记者陈静)10月14日,记者从桂林警方获悉,为做好即将举行的2019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赛段比赛工作,市公安局贯...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