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村民外出打工,要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朱家村委为外出务工村民做后盾

桂林日报 2019-09-04 09:09 大字

朱家村委村级民办幼儿园内的百余位孩子全是务工人员子女

□本报记者王文胜文/摄

80%的村民外出打工,其中的80%村民就在桂林市打工,灵川大圩镇朱家村委外出务工人员靠多年打拼和创业积蓄的财富,让自然资源匮乏的乡村不仅未陷入贫困村行列,而且95%以上农户都住上楼房,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日前,记者来到朱家村委采访。

外出务工成致富主要途径

朱家村委距桂林市中心仅十余公里路程,记者乘车不用半小时,就到了村委所在地朱家村,村口几栋别墅式建筑让人不由多看了几眼。据了解,这里村民的住房95%是两层以上的楼房,而早年,村里难见到一栋砖瓦房,95%是黄泥垒就的平房。

上世纪80年代初,朱家村委掀起外出务工热潮,年轻人纷纷走出村庄,到广东、江浙,或者是进桂林城打工谋生,以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年,朱家村年轻的残疾人朱明保坚持到桂林谋生,无奈他两腿不能够行走,后来请了两位同学用一只箩筐把他抬出村子。他说:“抬也要抬到桂林!”如今,朱明保已在桂林稳定下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住房。

在村委会办公室,村支部书记朱明顺向记者介绍,朱家村委有615户,人口2589人。水田2827亩,旱地1500亩,种植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和养殖等,但年轻人多外出务工所以劳动力不足,产量不大,仅满足农户自己食用。朱家村委缺乏自然资源,又无特色农产品,水田和旱地不连成片,不利于大规模种植,因此未对外承包,村委也无村办集体企业。依托外出务工带动发展成为全村致富主要途径。

据介绍,近几年,由于桂林市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迅猛,早年在外省务工的村民陆续回到市区以及桂林附近一些县城务工,占外出务工人员的80%,主要从事建筑、建材等专业技术行业。

朱明顺说,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夫妻俩一年赚十余万至二十来万是最常见的,还有承包工程,当项目经理、小老板的,一年赚几十万元也有几户。

“让年轻人无后顾之忧”

“解决务工人员后顾之忧,不仅能让他们安心创业,还能增强年轻人家乡观念,孝敬老人,为村里发展尽力!”朱明顺说。

每逢夏季,针对留守儿童,村委干部挨家挨户告知孩子下河游水的危险性,要求有成人陪同小孩才能下水,村委还在河边数处竖立警示牌,这项工作坚持了十多年。朱明顺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任支部书记15年,村委没有发生一起孩子溺水事件。冬季,村干部们又上门宣传防火防盗,给孤寡老人送慰问品。

在村委支持下,2012年,朱家村建起了一家民办幼儿园,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园长朱芳英是村委最年轻的党员,她向记者介绍,幼儿园三层教学楼共600余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也达600余平方米,百余位孩子全是务工人员子女,不仅收费低,每天还负责送孩子回家,让忙工作的父母省心省事。

记者到这所幼儿园参观,看到这个村级幼儿园教室硬件设施、园区环境、厨房卫生等,感觉均毫不逊色市区民办幼儿园。

增强家乡凝聚力和吸引力

村委副主任马月芬告诉记者,近年来,村委修建连接各自然村的道路以及扩建村道,所需资金除政府下拨部分外,大部分都是村民集资和个人捐款筹措的。去年修建连接各自然村道路,按规定每位村民需集资200元,很多户自愿多集资数千元,全村共集资40万元,道路建设顺利竣工。去年扩建道路集资28万元,使得扩建工程按时完成。

马月芬还介绍,村委熊家村户主熊凤生主动要求务工的儿子捐资6万余元,购买60盏太阳能路灯(单价约1000元);朱家村户主朱水宝积极鼓励在外务工的儿子捐款3万余元,添置太阳能路灯80盏(单价约400元)。去年,太阳能路灯点亮了熊家村、朱家村和上朱村的村道。

据介绍,每年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村里都组织“众亲聚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会赶回家乡参加活动,村道两边停满了回家的车辆。每次活动,仅朱家村要摆上百桌,年轻人向老人敬酒,送上礼品。这些都增强了家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新闻推荐

象山街道举办书画展

本报讯(通讯员韦婧记者莫俊)近日,象山区象山街道联合象山区老年书画协会,在南门桥小游园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