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第一艘游船“桂林客货一号”

桂林晚报 2019-08-28 15:18 大字

上世纪60至70年代,漓江上的第一代游船,多是由木质货运船改造而成。(本报资料图)

这是一艘上世纪80年代的漓江游船,此时的第二代游船已经升级为钢质船。(资料图)

见证者黄荣富

1944年生,1958年开始在漓江上跑船。后进入漓江航运公司、造船厂工作,现退休在家。记者沈青摄

1963年,桂林的第一艘“游船”在漓江启航,这是一艘客货两用的木质船,来往于桂林至平乐两地,5天一航班,被命名为“桂林客货一号”。

严格意义上说,这艘客货双用船或许算不上真正的游船,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它基本承担起了漓江最初的旅游功能,可以算作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漓江游船的始发。

回顾“枕”着锰矿石游漓江

1944年在桂林出生的黄荣富是一名老船工。在上岸定居之前,他已记不清自己是在漓江水面上以船为家的第几代人。在他的记忆中,自小就和父母兄妹居住在一条木帆船上,以船为家。

1958年,年仅14岁的黄荣富就跟随船队出航了,当时桂林的木帆船第一次有了组织———桂林木帆船运输合作社。黄荣富家的船也加入了合作社,他的家人都安排在不同的船只,黄荣富是一名撑船工,开始了他在漓江上的航运生涯。

1963年以后,黄荣富就在漓江的第一艘“游船”上工作。据他回忆,1962年,原漓江航运公司将一艘吨位为30多吨的货船改成下层装货,上层搭客的客货船“桂林客货一号”,靠拖轮拖带运行,下层可载货20多吨,上层设旅客铺位32个和部分散座,于次年元旦节正式开航营运,航线为桂林至平乐,每五天一班(下航一天,上航二天,桂林至平乐装卸货各一天),每年丰水期航行8个月(3-10月),秋冬枯水期停航。

“桂林客货一号”开航受到沿江两岸群众的热烈欢迎。

“当时草坪、杨堤、兴坪没有通汽车,这些地方的人就选择坐船。”黄荣富说,那时从桂林坐船到平乐票价约3元,到杨堤约1元,算是比较高的消费了,但铁路、公路交通不便,水路成为了沿岸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会有不少散客在岸边等船,到了小湾(浅水区),我还要撑小艇过去把他们接上船。”

当时,早晨6点不到,“桂林客货一号”就开到虞山货运码头装货,装载的是纸张、盐、煤和毛巾、牙刷等物资。之后,船会到解放桥下接乘客。上船以后,货在下,人在上,船上有简单的桌椅,可坐可躺,还有“快餐”吃。“就是我们船员吃什么就分给坐船的人一份,按份收钱。”黄荣富说,跑这趟生意的一般两艘船,每条船上有6名船员,其中一名是服务员,这可能是漓江上最早的游船服务员了。

而从平乐返回桂林就比较“有趣”了,当时平乐盛产锰矿,所以运到桂林的唯一货物就是它。“每一次从平乐上来,基本都是下层拉锰矿,上层睡人,到桂林需要两天。”黄荣富回忆。

“桂林客货一号”开航的同时也方便了到桂林旅游的客人,到1965年客船增加到3艘,吨位104吨,255个客位,客运班期由五天一班增加到二天一班,以游江游客为主,这就是漓江早期的旅游客运。随着漓江游的发展和居民出行的需要,这种客货两用的“游船”逐渐增加,至1976年已有11艘。但这些游船基本上都是木质船,自身没有动力,多数是靠拖头船拖带运行,船只安全性能不高,游客的安全也几乎没有保障。

在这个时期,桂林旅游对外开放,来游览漓江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多,原来从桂林至平乐的客货船已不能满足需要,旅客买票难、乘船难开始成为漓江旅游客运的一个主要问题。

下转07版

新闻推荐

下半年桂林举办五大活动力促消费市场平稳发展

(上接第一版)开展“2019桂林漓江购物节”活动,通过打造餐饮、家电、商超、建材家居家装等系列主题活动,激发消费需求增长;全面...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