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积极作用
邓国峰张瑞
网络亚文化是当前社会日益多元、人们彰显个性的一种生动表现,尤其在新型网络平台不断出现,大数据技术和融媒体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形形色色网络亚文化更是层出不穷,对部分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其价值内涵和话语方式成为丰富主流文化的重要素材。但如何去伪存真,批判借鉴,发挥其对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积极引领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认识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影响
亚文化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而网络亚文化是指依托于网络传播的,属于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网络亚文化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倾向与观念,特定的网络语言往往是其代表和载体。此外,如电竞文化、街头文化、二次元文化、超级英雄文化等等,更是进一步在同一话语体系下形成了特定受众的聚集。尽管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但网络亚文化不是“肤浅”“低俗”的代名词,其独特的审美观、价值观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形成热点,尽管其受众较少,但其受众群体的投入和迷恋程度却远高于一般情况,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产生着深层次的影响。
二、重视网络亚文化在新媒体平台的快速传播态势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各种亚文化的诞生和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和新的土壤。近年来,微博、微信、知乎、B站、instagram等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平台更是成为先锋。继QQ、微信之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作用巨大,下载量巨增。据统计,抖音目前18到24岁用户占比已超40%。其采用“大数据加权”的信息筛选方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造就一个个网络热点现象或者网红,而这些,又恰恰形成风潮,影响带动着平台上的青少年用户。他们一方面是传播的受众,一方面又是传播的主体,并在这种互动中,借助平台提供的“圈子”功能,产生聚类行为,形成特殊的“圈子”文化。其中,一部分随着新的网络热点的产生而淡化消亡,另外一部分却进一步凝聚发展,产生具有高度黏附力的网络亚文化圈。而在当前网络媒体和传统纸媒、电视高度融合的大环境下,网络亚文化更加容易从线上到线下,引发社会关注。
三、把握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机遇
网络亚文化尽管比较小众,却有着较高的曝光度和吸引眼球的能力,且在商业性活动的推动下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本身良莠不齐,糟粕与精华并存,关键看如何进行把控和引导。某种程度上,网络亚文化丰富了主流文化传播载体传播模式,搭建了主流价值观和青少年之间的有效沟通途径,并借助其特有的话语方式,让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可以和青少年“亲密”融合,产生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如网络游戏文化向来被认为是有负面作用的非主流的亚文化,但去年在韩国进行的2018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中国名为“IG”的一个团队勇夺冠军,创造了中国电竞新历史,有将近6000万人在B站观看了这场焦点之战。比赛结束后,国内反响盛况出乎预料。而让大家想不到的是,央视等官方主流权威媒体也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个喜讯,转发人数6.1万,点赞33万,评论1.9万条。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重要党刊紫光阁也发消息祝贺IG夺冠,广大游戏粉丝大为自豪,当初被认为毁人心智的网络游戏以一种积极的正能量方式融入了主流价值观。这不仅是一场亚文化的胜利,更是当前党和国家能善用网络、活用网络的一个鲜活案例。此外,外交部发言人“确认过眼神”等网络用语引发网友好感,以一种幽默的传播方式激发了青少年的兴趣,央媒和中国空军等也在抖音用热门短视频模式进行宣传。这些网络亚文化话语方式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四、应对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挑战
我们也应看到,网络亚文化对当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片断化的短视频,往往是一种偶发式、有某种即兴性的表演记录,但部分经过商业性专业包装团队的舆论引导,形成的一些亚文化“热点”或“潮流”,让人们在休闲减压的同时,却也会产生负面甚至错误的价值导向。一些自媒体仅为了获得点赞而发布虚假视频和言论。当下热门的短视频平台的主力军虽大多是价值观尚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却因炫富、骂脏话、虐待动物、无底线恶搞、宣扬早恋等成了网红。此外,随着选秀节目的不断出新,各大网红晒包、晒表、晒国外旅游以及明星们的收入等,使得微博热搜长期被明星和网红占据头榜。去年某地的一项调查显示,“我的理想是成为网红”的价值观盛行于青少年中。而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大约有15万未成年人因违法犯罪而被公安机关查处,其中3万余人被判为少年犯。从许多少年犯的自供材料来看,受消极网络亚文化影响并导致犯罪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网络亚文化尽管受众范围小,但是其目标精准,影响深入,容易对价值观塑造尚未稳定的青少年产生误导和冲击。
五、构建和谐共生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国内外学术界对亚文化的研究曾一度趋向成熟。然而,初期对城市边缘人群的研究聚焦,如今已经更多迁移到网络群体。20世纪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曾预言,进入电子文明后人类将重新部落化,而当前各种因为志趣爱好凝聚在一起的“网络部落”,以网络亚文化为纽带,构建起了一个个生态系统和话语体系。不同于早期提出亚文化概念的大卫·雷斯曼所说的“亚文化有一种颠覆精神”,如今的网络亚文化已经逐步和主流文化从对抗发展到对话,甚至其很多元素和话语方式被主流文化吸收融合以至于重构,两者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为此,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亚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互联网让每个人成为主角,审美的多元化和个性的多元化被最大程度的展现和阐释,却又和每个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现实密切相连,每一种网络亚文化无论多么标新立异,其背后都是一批有着共同意趣共同心理诉求的青少年,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共同符号得以融入社会。因而,我们应该尊重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前提下衍生及发展的文化,这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要高度警惕极端商业化对网络亚文化的把控和异化。有学者认为,今天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亚文化,也不是地下文化,而是这些文化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资本和技术要把这些文化主流化。对于互联网经济来说,点击率就是金钱,热点就是财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大型网络平台的热点产生机制,已经由之前的水军炒作,到现在精准加权强推,大大加快了“网红”和各种网络热点的产生速度,而忽视了其潜在的不良价值倾向对青少年的影响。对此,国家应在倡导互联网企业的“文化责任”之基础上加强监控和管理。第三,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应该有足够的气魄和包容性,能在坚持底线的同时,主动关注各种网络亚文化,积极借助其灵活多变接地气的话语方式,真正尊重、了解、对话网络亚文化背后的现实的人,从而殊途同归,让这些青少年以多元化的方式健康成长,让网络亚文化的活力成为其正能量成长的动力,最终构建一个共享共生繁荣富强共同发展的网络文化环境。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
新闻推荐
□16年保持中国电力电容器行业领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本报记者苏展“闪电侠”是美国超级英雄...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