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剪纸艺术之花盛开
闵江红(右二)与广西剪纸艺人进行剪纸技艺切磋
两位桥头小学学生展示自己剪的“春”字。通讯员覃丹莉摄
2018年12月1日,闵江红剪纸团队向桂林市花桥美术馆捐赠剪纸作品《广西少数民族婚俗风情》。该作品曾荣获“2018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精品奖”。
□本报记者张弘通讯员秦凌斌文/摄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剪纸课,下学期来学剪纸就是春天了。让我们一起来剪‘春’字吧!”1月3日,闵江红在桂林市桥头小学和30个小朋友拿起了剪刀。每周四下午,她都会在这里传授剪纸。孩子们当场剪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春”字。
闵江红现为广西剪纸协会筹备会主席、桂林市剪纸文化学会会长。2006年12月23日,她促成桂林理工大学剪纸协会成立,吸纳第一批23名会员。他们像星星之火一样燎原到桂林各大高校,之后各高校也相继成立了剪纸社团。这些社团就是她培育广西和桂林剪纸市场的摇篮。培育剪纸市场,就是让身边的人尽可能认识、走近、喜欢剪纸———这个过程,需要无数次剪纸教学、展览与展示,手把手地带人体验,以及赠送作品等活动作为支撑。这样的付出,她一干就是十几年。没有现成教材,闵江红就广泛搜索,学习视频,融会贯通,研究出独特的剪纸教学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在她的感召和影响下,汇集了广西桂林众多剪纸艺人在为桂林剪纸的发展做着大量的传播与传承工作,其中广西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唐爱春做了很好的表率。吴绍军、黄惠玲、官红艳、唐美兰、王日锋、张雪华等一批剪纸爱好者逐渐成为桂林市传承剪纸艺术的生力军。
桂林理工大学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官红艳,在2006年第一次学习剪纸时就被气质优雅、和蔼可亲的闵老师感染,爱上剪纸,在学习中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一起快乐地探讨和创作。用她的话来说,创作过程会使人沉醉在剪纸的世界中,那个时间完完全全属于自己,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表达思想情感,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纸上体现了。
吴绍军1991年生于贵州苗岭山区。剪纸在他的家乡,是二月二祭桥节的装饰剪花,是对祖先最真诚的敬意。他说:剪纸是一场人、纸、刀的“合谋”艺术。吴绍军从零基础的“小白”到剪纸的“冉冉之星”,除了自身的勤奋,还与剪纸艺人、广西高级工艺美术师、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闵江红老师分不开。他永远记得闵老师那句话:“学习剪纸就像四川人在江河淘金一样,流走的是沙子,沉淀下的是金子。”想要变成金子,你要耐心学习,最终你会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子。
2016年,吴绍军大学毕业两年后,辞掉了设计公司的工作,自己成立文化创意公司,专做剪纸艺术展览和剪纸旅游商品开发。同时担任桂林理工大学剪纸协会指导老师、桂林市剪纸文化学会副会长,教师弟师妹、小朋友们学剪纸———从剪蝴蝶、喜字开始,慢慢过渡到复杂的图案。看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他都非常欢喜。他和伙伴们组建公益团队到社区、聋哑学校、小学传授剪纸技艺,还开通了“国粹剪纸”公众微信平台,编辑剪纸文化信息,发布教程供爱好者学习。
在兴安开花店的黄惠玲,从小喜欢绘画剪纸,她创作的浮刻工艺剪纸很受欢迎。找到剪纸组织后,她技艺提高,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她经常在卖花时送上自己的剪纸作品,传播剪纸文化。
在桂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喜欢上了剪纸。去年底,“最美广西·最美桂林———剪纸大赛优秀作品展”在桂林市花桥美术馆举办,让市民大开眼界。剪纸艺术在桂北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悠久的吉祥符号都通过剪纸出现在我们熟悉的节日民俗、婚庆习俗和生活中,给老百姓带来了幸福快乐。剪纸让人心灵手巧,更可以抒发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希望有更多人传承剪纸文化,让剪纸艺术之花盛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郝婉欣记者莫俊)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增进辖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效提高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营造全...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