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遭遇“限价令”9.9元电影票消失19.9元最低

桂林日报 2018-07-25 11:53 大字

电影市场遭遇“限价令”后,所有影院在购票平台统一实施最低19.9元票价。图为记者用手机登录购票平台,确认情况属实。

本报讯(记者苏展文/摄)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票App的普及,使得消费者通过在线购票获得实惠,也让更多人更多次地走进了电影院。然而,细心的消费者发现,近段时间以来猫眼、淘票票等购票平台都不再有以前8.8元、9.9元甚至低至6.6元的电影票了,而是最低19.9元起。记者走访桂林市各大影院了解到,这是由于今年春节期间“19.9元最低限价”取得良好市场效果,有关部门要求今后国内电影市场将以此为准并长期推行。

近日,电影市场传出一个消息“鉴于春节期间19.9元最低限价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要求今后中国电影市场以此为准,除已签订的银行长期合作等外,其他市场行为的票价底线必须维持在19.9元或以上。”

记者通过登录猫眼、淘票票等购票平台发现情况与消息相符,所有平台上任何影院、影片的最低票价统一维持在19.9元。与此同时,记者也从多名观影爱好者以及市区一些影院那得到了证实,不过也有影院负责人表示“没有收到具体文件通知”。

对消费者而言,“最低限价令”日常化意味着今后将买不到特别便宜的电影票了。据了解,自2014年开始,猫眼、淘票票、糯米、微票儿等电影线上购票平台纷纷崛起,大量“票补”风靡电影市场,8.8元、9.9元,甚至更低价的观影活动屡见不鲜。

“低价票都是发行方或者第三方平台自己贴钱做活动的。”桂林东西巷影城市场经理张滢滢介绍,所谓“票补”,就是电影票补贴。根据放映成本,影院本身有一个市场规范的票价限制,一般在20—35元之间。如果一部影片在影院售票价格为25元,观众通过购票平台买到8.8元的话,那么中间差额的16.2元一般是由电影片方或者购票平台补贴给影院。发行方往往希望通过“票补”推动影片票房,增加上座率,带动影院增加排片。据悉,一部影片想大规模“票补”,投入至少在3000—5000万元。

“这种低价票的做法会损伤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中小投资的电影发展不利。”广西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孟德峰表示,“限价令”的实行,从短期看好像票价变贵让消费者“吃亏”,但这样的政策保证了电影产业公平的竞争环境,也就保证电影产品的多元化,避免了观众看低质量的“垃圾大片”。所以长期看,这个政策是在保证消费者利益。

张滢滢对此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她说,“票补”对整个票房的影响其实并不大,真正好的片子不会因为“票补”取消就卖不动了,决定市场兴衰的主要因素还是影片本身的质量。

“19.9最低限价令”从今年春节期间开始实施。据猫眼app专业版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大年初一桂林取得电影票房收入346.2万元,远超2017年大年初一(2月16日)的199.1万元,同比增幅74%。而春节过后,“限价令”并未取消,之后的3、4月份票房总和为2406.3万元,同比去年3、4月份的2236.8万元,保持了同水平偏高的票房成绩。这也说明“限价令”并未对票房造成负影响。

新闻推荐

自来水公司举办“讲身边故事 学身边榜样”演讲比赛

本报讯(记者谭熙)在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学习的榜样,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昨日,市自来水公司举办以“讲身边故事学身边...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