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包容和关爱一个和谐家庭的相处之道

桂林晚报 2018-02-14 12:09 大字

“我们是开心快乐的大家庭。”图为李金林幸福的一大家。(图片由宾艳红提供)

8日,叠彩区虞山社区在社区活动室举办了迎新年茶话会暨表彰先进大会。会上,居住在虞山路3号的李金林家庭等5户和谐家庭获得了表彰。都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昨日,记者走进李金林家庭,听他们的家庭故事,探访这个家庭的和谐之道。

●老少互相包容

李金林家庭已是四世同堂。目前,李金林夫妇与大孙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

李金林夫妇有三子一女。目前,其长子、次子已离世。为了方便照顾老两口,其长孙一家搬进了老人的家,与老人同住在一起,承担了平时照顾老人的义务,这样在方便照顾的同时,也消除了老人的孤独感。

宾艳红是老人家的长孙媳。宾艳红说,老人家的房屋不大,只有70来个平方。现在,他们与老人家一起居住有四五个年头了。

年轻一代有年轻一代的生活习惯,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当两种不同的生活习惯发生碰撞时,如何去协调?宾艳红说,这就靠互相之间的理解、体谅和包容。

宾艳红说,爷爷有早起的习惯,他每天四五点钟就得起床。由于最近几年腿脚不方便,起床后,他就会在家看电视。考虑到年轻人大清早这时还在睡觉,尽管耳朵听力不好,但老人家还是会把电视声音调得很低。

“他有个习惯,就是早上6点就做早餐,冬天的话6点天还没亮。”宾艳红说,这时老人家他一般不开厨房大灯,只用油烟机的小灯照明。

此外,饮食方面,宾艳红说,老人数十年来习惯了吃鸡精、味精等调味品,但他们年轻一代吃不惯。不过,虽然不喜欢,但是她也经常在调味品快用完时就帮老人买回来。另外,老年人吃饭时间也比较早,年轻人要上班,这样吃饭时间不能统一,所以,老人家就提出饭菜自己弄。

“老人家习惯了干净、整洁。”宾艳红说,家庭卫生他们从不用老人插手,小孩的玩具每次玩过后他们也会给收拾好。而老年人买米、油不方便,这就由他们来承担。

另外,宾艳红说,在小孩教育理念问题上,他们之间也会有些分歧,但他们会沟通解决。比如说,她小孩子在一岁学走路时摔倒了,老人就会心疼,想去扶,但是他们年轻一代却坚持鼓励小孩子自己站起来。“这时,我们就跟老人家沟通,老人家也比较开明,认为我们是对的就按我们的方式来。”

●敬老已成家风

“我们经常听到老人家夸赞这两个年轻人,我们非常欣慰。”李金林女儿李桂香说。

李桂香介绍,她家空间还比较大,想接老人过去住,但老人家习惯了住在自己家。所以,她大侄子就承担了照顾老人的义务。

李桂香说,侄儿侄媳照顾老人非常细心、周到,平时,他们会经常帮老人测血糖血压,对老人比较关心,一发现有咳嗽之类的异常,就会询问老人家是否身体不舒服。另外,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经常吃药,侄儿侄媳都会及时提醒。

“三哥生意忙,但他还是会经常回去看望老人家。”李桂香说,由于三哥是承包食堂的,每次回去总会带一些做好的菜。另外,她大嫂是在菜市场卖肉的,会隔三差五地送些肉、排骨、猪脚回去;二嫂在农村种了些菜,也会一周左右就送次青菜和牛奶过去,并看望老人家;而她自己由于上班的地方离父母家近,每天下班后她都会先过去看望。

“每逢节假日,老人家的孙辈都会过去看望老人家。”李桂香说,她三哥的儿子在广州工作,平时不在桂林,但是只要一回来,定会去看望他爷爷奶奶,陪他们聊聊天。“中午的时候,他爷爷会帮他煮碗面条,他也特别喜欢吃。中饭后,他一定要在奶奶的床上睡个午觉,他奶奶特别的开心。”

宾艳红说,他们年轻人习惯了坐矮板凳,而爷爷他老人家胖,坐不了矮板凳,他们就专门为他买了比较高一点的板凳。

“跟老人住在一起,老人家会经常以自己的阅历教育他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做人要老实、本分、善良、有责任心等。”宾艳红说,由于跟老人家住一起,对于一些远房亲戚给老人送的礼品,他们则会以老人名义帮还人情。

家庭团结是和谐的基础。李桂香说,侄儿侄媳与老人家住一起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对于侄儿侄媳,他们一大家都是非常感激的,而且,他们大家庭总会定期地在一起团聚,大家都非常开心。

记者陈晓东

新闻推荐

食药监总局要求确保 春节期间“舌尖上的安全”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记者陈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要求各地围绕节令食品,聚焦突出问题,紧盯重点区域,强化现场检查,督促餐饮企业确保节日聚餐和“年夜饭”安全。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表示,坚...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