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付账不再掏钱包 扫码支付成主流2017“扫码年”,桂林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超九成

桂林日报 2018-01-18 09:32 大字

在一家生鲜超市里,服务员正在扫取顾客手机上的付款二维码。

去年底开始,桂林市的公交车上陆续配备了二维码刷卡一体式收费终端。

扫码支付已经无处不在,街边小贩的水果摊也备了二维码。

近日,市民阳女士在正阳路附近一家小店吃米粉,付账的时候她习惯性地拿出了手机,准备微信支付,结果被店里的服务员拒绝:“不好意思,我是打工的,老板没开通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您还是给现金吧。”结果,阳女士掏遍自己的包包口袋,好不容易才找到了5元钱,而这,是她当天身上携带的所有现金。

阳女士的情况不是特例。不知从何时开始,出门带现金,已经不再是市民尤其是年轻市民的必要习惯。当手机移动支付终端不断传播,许多市民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上到年过花甲的老人,下到街边卖水果的小贩,纷纷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移动支付究竟有多“火”?移动支付风潮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本报记者李慧敏秦紫霞文/摄

年终岁末,网友群掀起“红包扫码热”

“你扫红包了吗?今天领到多少钱?”2017年年末以来,支付宝的“瓜分20亿红包”活动简直引发了一场全民狂欢,这段时间里,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商家,甚至街边、菜市的小贩,移动支付都成了最热的话题。“每天我都坚持扫码的,有时候扫到几块钱,有时候是几毛,扫到了我就去买点东西花掉,能省一点是一点。”市民邓小姐在一家蛋糕店买蛋糕时,顺手就扫了一下店里提供的支付宝扫码,领到了1.6元的红包,买单时立减1.6元。

由于这次活动的红包总量可谓史无前例,参与“扫码狂欢”也不再是年轻人的独角戏,有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移动支付的中老年人也被吸引加入。“我女儿帮我弄的,第一次我就刷到了十几块的红包,然后接连好几天都得了三四块钱,红包钱我都用来到楼下买早餐吃,差不多有一个星期我吃米粉都没花自己的钱。现在可能那20亿红包快分完了,我每天只能刷到几毛钱。”家住翠竹社区的退休职工蒋大姐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市民热衷扫码支付,许多商家也纷纷加入了推崇扫码移动支付的大军之中。如今,在桂林市的各大超市、连锁店及商场,大多数都开通了无现金支付专用快捷通道,而许多柜台也纷纷开通了微信、支付宝等扫码支付服务。“我就喜欢客人扫码支付,不用收钱、找钱,更不用怕找错钱,而且效率也高。”中山中路某服饰用品店的店员黄琳告诉记者。而文明路的一家水果店店主也表示,很多客人定的水果需要送货上门,但他们人手有限,常常雇人送货,客人通过微信扫码直接支付,可以免去很多麻烦。“你别说顾客了,我自己买东西的时候也会扫一扫,有时候扫到的红包比老板给的优惠还大呢。”联达广场某食品店店员小莫说道。

2017“扫码年”,桂林市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达91%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科技的发展让市民生活中使用现金的情境越来越少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于扫码或其他方式的移动支付,许多人的支付习惯发生了改变。最近,许久没有乘坐公交车出行的市民小王在99路公交车上发现投币处和以前不太一样。“多了一个扫码乘车的模块,司机说只要在手机上给账户充值,就可以用手机扫码乘车了,而且享受9折优惠。这样好啊,以后坐公交车就不用专门准备零钱了。”他说。

据了解,去年12月,桂林公交扫码乘车正式启用,市内各条线路都陆续装上了公交二维码刷卡一体式收费终端。在采访中,市民张先生也告诉记者,在钥匙包里备100块钱是他坚持了10多年的习惯,为的就是害怕哪天忘记带钱包可以应付急用。但从去年开始,张先生不再把钱放进钥匙包,而是将好几张银行卡开通了网银和手机银行的功能,每天必带的除了手机,就是移动电源。“现在出门打车用软件,吃东西大部分可以移动支付,连吃碗米粉、买点水果都可以扫码了,我几乎不带钱包出门了。现在什么都不怕,就怕手机没电。”张先生笑称。

这股“无现金支付”的潮流,不仅覆盖了城市,也快速地普及到乡村。1月13日是雁山区柘木镇的圩日,赶集的村民们发现,如今赶圩摆摊的小贩也纷纷用上了微信、支付宝等“付款码”。“现在农村人也跟上潮流了,好多人都觉得带钱包、找零钱麻烦,问我能不能‘扫一扫\’,所以今年我也搞了一个二维码,这样也不容易收到假币。”一个卖苹果的小贩告诉记者。

据统计,2017年以来,中国有4000多万小商家靠一张小小的二维码贴纸,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桂林也是如此,不管是餐厅、超市、菜市场、商店,还是抓娃娃机和烤红薯摊,甚至街头艺人的临时摊位前,都粘贴着一张二维码。移动支付的场景几乎涵盖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不带钱包出门。数据显示,电商平台上“钱包”的搜索量首次下降,这一有趣的细节也侧面印证着无现金时代的触手可及。不带钱包出门,带手机扫码支付,已成中国人的新习惯。媒体认为,2017年堪称中国的“扫码年”。根据某媒体发起的“你多久没带钱包出门了”的调查,在1018名参与者中,41.8%的网友选择“已不带钱包出门了”,41.1%的网友选择了“带钱包出门,但大多用手机支付”。

据支付宝方面资料显示,2017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的移动支付占比为82%,包括广西在内,全国移动支付占比超过90%的省份超过11个,而具体到桂林市而言,移动支付占比达到了91%,在全区各市中处于中等水平,与南宁市基本持平。“也就是说,2017年桂林市平均每100笔支付宝交易中有91笔是通过移动端完成的,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无现金\’程度。”支付宝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解释道。

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背后也有隐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方面,移动支付为未来线下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场景进一步丰富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钱包革命”只是撬动数字经济的第一步,但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争议。

“我的2018年关键词是范儿。”“果然是支付宝了解我,我2018年的关键词是持家。”2018年初,许多市民纷纷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支付宝年度账单。就在大家在朋友圈里用支付宝年度账单“刷屏”时,关于蚂蚁金服侵犯用户隐私的质疑声正越来越大,一年中消费者在何处进行了什么样的消费被各类App一一记录下来,令许多人不禁疑惑,网络上个人隐私的边界在哪里?1月12日,工信部发文称,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相关手机应用软件存在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约谈了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蚂蚁金服集团公司(支付宝)、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头条)。这一事件虽然很快过去,但质疑和担忧无疑会伴随着“无现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直存在。

据悉,2017年12月,桂林街头还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名年轻男子为了获得支付宝平台分享红包的赏金,而将自己的红包二维码贴到了市内数千辆共享单车上,市民们扫码开不了锁,而是领到一个支付宝红包,虽然未给用户以及共享单车企业造成实际上的经济损失,但这也引发了市民的普遍担心:“万一有人钻了漏洞,换成那种恶意盗用账户的链接二维码,我扫到以后账户里的钱会不会就没了呢?”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利用扫码漏洞的案例并不罕见:静态条码被调包,导致商户无法收到钱款;放置或印制伪造的条码,伪造交通罚单;将木马病毒程序嵌入到条码中,盗刷资金或窃取消费者信息等等,移动支付给市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对此,不少专家表示,静态条码易被篡改或变造,易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导致支付风险较高。商家应按照要求将静态条码由后台服务器加密生成,对静态条码采用防护罩等物理防护手段避免被覆盖或替换。支付平台应该结合身份证等核心信息完善实名制,并加强汇款前、汇款中的核对及风险提示。市民在支付、转账时应对多项指标进行比对,谨慎扫码。此外,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2018年伊始,央行出台了条码支付业务限额新规定,规定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使用静态条码支付,同一用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500元,如果需支付的金额超过500元就需要商家使用安全度更高的动态条码。相信随着相关规定的进一步完善,移动支付会越来越安全便捷。

相关链接

扫码支付,就是通过扫条码或者二维码,完成收款或者付款的支付方式,分为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付款扫码”是指付款人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识读收款人展示的条码完成支付的行为,是用户主动扫码付款,俗称“主扫”;“收款扫码”是指收款人通过识读付款人移动终端展示的条码完成收款的行为,是用户被动扫码支付,俗称“被扫”。在此前的试点应用中,条码支付风险乃至用户资金损失多发生于“主扫”,特别是“主扫”静态条码。

新闻推荐

赵乐秦秦春成会见中国中药总裁王晓春

本报讯(记者周绍瑜)1月17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市委副书记、市长秦春成会见了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执行董事王晓春一行,双方就推进健康养生养老项目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中...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