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当小记者,我化蛹成蝶

桂林晚报 2013-09-21 01:13 大字

?2009年11月8日,唐健扬在小记者团采访消防支队的活动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飞逝,一转眼桂林晚报小记者团迎来了4岁的生日。而曾经作为第一批小记者的我,如今也从桂林四中踏入了大学校园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回首4年前,一支笔一个本,脖子上还吊着块小记者胸牌,就这样迈着稚嫩的步伐,跟着晚报的大记者们到处奔波,仿佛历历在目。采访让我见到了平时见不到的许多东西,比如,在消防队的采访中我们认识了各式各样的灭火器具,而我更是穿上防火服,体验了一把高压水枪灭火的威力,体会到了咱们消防队员平时工作的艰辛,更加明白了咱们平时做好安全防范的重要性,然而,这些都是在校园的课堂里学不到的。

小记者团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因为除了平时的采访,我们还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寻找新闻,我清楚记得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写屏风市场脏乱差的现状,在编辑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反复地观察反复地采访,写不好就重写,采访不到位就再来,前后作了4次采访、3次修改。虽然很累,但是《小记者周刊》头版用了半个版来刊登我采写的图文报道,一个月后屏风市场就作了整体搬迁。因此,我非常地开心且充实,如此反复使得我在生活中变得细心且善于去发现。当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咱们的大记者老师们会耐心地帮我们解答,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能力。

小记者团是一个蜕变的平台,看着周围的同学们,一些不爱说话的,通过采访慢慢地变得外向活泼;粗心大意的同学也在小记者团的平台上慢慢变得认真细心,使许许多多小记者化蛹成蝶。小记者团也是个交友的平台,因为它使我认识到了许许多多的新朋友,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在扩宽朋友圈的同时也扩展了我的知识面。

《小记者周刊》长青,我们却“老”了,为了课业我不得不离开小记者团这个平台,但我至今仍然关注《小记者周刊》,因为我们的离开也意味着有着更多新鲜血液的涌入。透过《小记者周刊》、透过小记者们的视角,从“走进聋哑学校”到“大山里的孩子”等等,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桂林,不一样的人和事,更是感受到了桂林年轻的朝气与鲜活的生命力。

200期周刊见证了小记者们的进步和努力,而作为一个“老记者”将仍然关注《小记者周刊》、关注你们,希望在将来会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小记者团的大家庭中,因为你们会收获到许多平时无法学到的东西和知识,最后祝我亲爱的《小记者周刊》能够越办越好,为桂林增添新的活力。

信阳师范学院唐健扬

新闻推荐

全民运动规模空前特色赛事快乐享受 首届气排球超级大奖赛昨闭幕

本报讯经过6天的激烈角逐后,昨天总冠军诞生,这也标志着,桂林市首届气排球超级大奖赛这场全民运动盛宴圆满成功闭幕。大赛昨天进行了最后一个阶段比赛,8支闯进总决赛的队伍竞相争夺总冠军,最终公开组...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