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禁令成空文 究竟伤了谁

桂林晚报 2013-08-22 20:48 大字

 上接02版

学生:对叫停后的再次补课更反感

教育部发文禁止补课、学校补课、市教育局约谈并叫停、学校照旧补课……这样的“闹剧”给学生造成的反感,已不仅仅停留在补课本身。

“补课补了一半,突然停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了,学校究竟要闹哪样?”市中心一所中学的李同学无奈表示,“如果补课违规,那干脆就不要补,不要补补停停,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经不起折腾。”

“之前学校补课的事被媒体报道,现在学校补课的时候都是大门紧闭,而且上下课的铃声也变小了,感觉‘偷偷摸摸’的。”家住三里店的一名高二女生说,自从学校重新开始补课后,学校有点“做贼心虚”,她心里也觉得有点不自在。

对此,原本支持补课的家长,也有产生了担忧。

家长王先生说:“现在,国家禁止补课,在学生中已是无人不知,而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这样公然违反国家法规,是否会给学生树立不良的榜样?”

王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从本报7月20日至8月21日接到的投诉来看,一些学生在用词上开始“尖锐”起来。

“学校公然违反了国家规定,而且屡教不改,这算不算为人师表?”准高三学生王同学说,他所在的学校曾被叫停补课,但“风头一过,又卷土重来”,甚至还要求他们对媒体禁声。他说,自己原本对补课不反感,但现在学校的做法,让他很抵触。

另一名袁同学说,7月时,他曾打电话向市教育局投诉学校违规补课,“当时我打到A部门,他们说让我打给B部门,结果B部门又说不归他们管,把我当皮球了,最后不了了之。”他说,这让他今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很难再相信“有关部门”。

部门:这像是一场“拉锯战”

对于补课禁而不止,市教育局也很无奈。

市教育局纪检工作负责人说,上个月,经过晚报的监督报道,市教育局叫停了4所学校的补课行为,此后,他们仍在持续关注这一问题,上周,他们还叫停了市内四五所初中的补课行为。“目前绝大部分学校没有补课,但不排除个别学校有违规行为。只要接到投诉,发现问题,我们就会责令学校停止补课。”

不过,该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坦陈,这像是一场“拉锯战”,“管得紧一点,学校补课就少,可要是松了一点,补课又开始反弹。”

面对这一现象,该工作人员也感到“有压力”。他说,绝大多数学校为了应对高考的压力,高中3年的课程需要赶在2年内上完,留出一个学期备考复习,学时变得非常紧张。因此,一方面是国家禁止补课,一方面是要赶课时,“这对矛盾一时难以很快地解决,没有谁敢说一节课不补,就能参加高考的。”

他还“抱怨”道:“南宁、柳州的学校其实都在补课,如果桂林不补,高考成绩在全区的排名很有可能受到影响。”

专家“榜样”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主管部门下发禁令,学校无视禁令照旧补课,这种犹如猫捉老鼠的“游戏”,究竟会伤害谁?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耿涓涓教授说,一直以来,学校都被认为是教书育人的圣洁场所,但在补课这件事情上,学校却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孩子年纪小,社会观尚未成熟,学校公然违反国家规定,会让孩子对于主管部门的威信产生不信任,也会对学校的品质产生质疑。这样的现象,对于孩子一生的价值观成长,存在不利的影响。在学校里,孩子们最相信的是老师,是校长。“当老师、校长成为一个违反规定的坏榜样时,那孩子应该相信谁呢?”

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邓玲教授则认为,学生考入大学,最终进入社会,有一个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要比有一份优秀的成绩单更重要。邓玲说,学生的价值观,会被身边人的言行潜移默化,也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时代,特别是初高中时期,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权威、信任的象征。这也决定了学校方面在学生言行思维等存在的巨大影响。“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人的思维体系中,或多或少会存在当年老师的影子。这,也要求为人师表者,须一身正气。”

对于“禁令成一纸空文”,邓玲认为,这削弱了教育局等主管部门的威信。“学生们会觉得,政府部门的话,其实是可以不听的。我们的学校,不就是这样吗?而且违规了,也没事。如果这样的思想存在于孩子们的心灵中,我觉得是很可怕的。他们的童真,被染色了。”

记者莫林骐刘毅蒋璇见习记者陈国津刘净伶

新闻推荐

昨天上午 一乘客到汽车总站买票 与售票员发生口角后动粗 男子捶窗踹门踢倒售票员

女售票员倒在地上。(网友“深圳星星”供图)本报讯(记者陈延明)昨天上午,一男子到桂林汽车总站一售票窗口买票,跟售票员起了口角,他捶窗踹门,后来还一脚将女售票员踢倒在地。见此情景,其他乘客和车站工作人...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