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古法榨油坊

桂林日报 2018-12-20 11:49 大字

榨油师傅谭汉在蒸制茶油粉。

杨良富在查看出油情况。

如今虽然买回一些机器,但仅是半自动的,还是以手动操作为主。

杨启清在制作油饼。

□本报记者刘教清通讯员黄勇丹吴倩茜文/摄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里茶村玉牙沟桥头,有一栋两层小砖房,屋内不时还传来有节奏的撞击声。走近它,一股茶油香味扑鼻而来,原来这里是一个古法榨油坊。

油坊的主人叫杨启清,今年68岁,已满头白发。油坊里5个人正在忙碌着:烘焙、碾粉、蒸煮、做饼、压榨、收油……油坊里面热气腾腾,一派忙碌景象。师傅们将烘干的茶籽碾成粉末,然后上甑热蒸。半小时后,茶籽粉末在高温蒸煮作用下,溢出油脂。此时,将热腾腾的茶籽粉倒入铁箍框着的草模内,再踩压,做成油胚饼,装到油槽上,经过压榨,金黄色的茶油就溢出来了。

“我们祖上以榨油为生,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今年26岁的杨良富告诉记者,他是杨启清的孙子,油坊里的其他成员分别是杨良富的爷爷、奶奶、母亲和舅公。杨良富在油坊里长大,12岁开始学习榨油手艺,如今,这位90后的年轻人已经是油坊最年轻的师傅了。

“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所以前两年买了一台榨油机代替过去的‘油槽木’,半机械化、半土法榨油。老百姓还是喜欢传统工艺榨出来的茶油,香啊!”68岁的油坊主杨启清老人感叹道。

这种榨油法筛籽、烘焙、磨粉、蒸粉、包饼、上榨、插楔、撞榨八大工艺,是杨启清家一直传承的榨油流程。千锤百炼榨出的茶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油料中的营养成分,颜色金黄且有原汁原味的香气,热度低,桶底没有茶籽沉淀物,特别是倒进锅中,总有一种独特的茶油芳香。

“最多时,每天要榨茶籽1000多公斤,去年两个月时间里共榨茶籽10万公斤。”杨启清说,10公斤茶籽可以榨出4公斤茶油,这种原始的榨油方法很费劳力,现在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干这行的,下一步我要把这门技艺好好传承下去,争取做到加工销售一条龙,将大山里的原生态茶油送到大城市的餐桌上。”杨良富说,许多人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在深深地怀念渐渐远去的传统手工艺。这项古老的民族传统技艺,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传承、一种情怀。

新闻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孩子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体现。近期桂林市再传来好消息:全州县、平乐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龙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