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桂林晚报 2018-10-15 11:49 大字

杨月英展示绣好的图案。

有很多花样需要先剪出形来。

杨月英在绣花。

杨月英在和大家探讨针法和技艺。

这样的老虎帽可以卖出高达1000多元的价格。

杨月英展示绣好的绣花鞋。

走进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思陇村大寨组杨月英的家,各种样式的侗族背带、衣服、肚兜、绣花鞋成品,做工精巧,花色品相可谓千娇百媚、异彩纷呈。

今年60岁的侗族老人杨月英在母亲的影响下,8岁开始学习侗绣技艺,12岁掌握侗绣的全套制作技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杨月英将壮绣精华融入侗绣制作技艺中,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县级展会,吸引众多当地妇女前来拜师学艺。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侗族妇女世代传承的古老手工艺侗绣,以侗族土布为底版,手工施针,图案精美,色彩斑斓,一直是侗族妇女的背带、衣服、肚兜等服饰的装饰图案和标志。2011年,侗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月英的奶奶、妈妈都是侗绣的传统手艺人。“绣花就像做人一样,要踏踏实实,一针一线都不能含糊,不会绣花的姑娘嫁都嫁不出去。”这是杨月英的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在侗绣美的熏陶中,针和线就是杨月英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别的孩子在外面疯玩,她就坐在家里一针一线缝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成家后,刺绣依然是她最大的爱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喜欢穿时尚的衣服,几乎没人对刺绣感兴趣。“只要我的眼睛还看得见,我就会坚持绣下去。”杨月英决心要将侗绣传承下去。

“要成为一个成熟的绣娘,需要5—10年的时间。”杨月英说,侗绣多用当地盛产的棉线、麻线,有时也会用到蚕丝线。绣娘先用绣花架将土布绷紧,然后用笔在纸上绘出图案,并将图案剪下用米糊粘在绸缎上,之后再用各色丝线一针一针绣制。侗绣运用多种刺绣技法,如平绣、插针绣、盘绣等,没有多年苦功不足以出师。正因为如此,刚开始来学侗绣的人并不多。近年来,随着龙胜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手工侗绣工艺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今年一位上海的客人买了我绣的一条背带,还有一些绣花鞋。”学徒范秀丽一边剪绣花图纸一边说。一把剪刀,一个香烟纸壳,几分钟之后一个绣花鞋的花样就被她剪出来了。之所以会用硬纸壳,是因为把花样绣到鞋面的时候不容易变形。

“像这样的儿童‘老虎帽’可以卖到1000多块钱,一双绣花鞋能卖200多块,香港的客人比较喜欢买。”杨月英说,随着侗绣工艺品在市场上开始走俏,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向她学艺,现在她的徒弟多达60多人。

“我们将不定期举办侗绣培训班,并将把侗绣引入学校课堂,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绣娘的队伍中来。”瓢里镇党委委员蒙柳洁说,通过培训更多的绣娘,让她们在传承指尖上“非遗”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些经济收入,使侗绣不断绽放新的光芒。记者游拥军通讯员黄勇丹吴倩茜文/摄

新闻推荐

“欧亚新丝路”德国老爷车队抵达桂林开启文化交流之旅

▲“欧亚新丝路”德国老爷车队颇受瞩目。84岁的德国人克劳斯·维尔特(音译)是这支队伍当中年纪最长的队员,他是第三次驾驶...

龙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