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侗族老人将草玩出新花样 “非遗”广南草龙传承人王禹希望将草编技艺传承下去,培养更多传人
▲王禹携糯禾秆编织的草龙亮相柳州▲
王禹和妻子花费了18天功夫编织的草狮
“十一”国庆长假,柳州市东方梦工场柳空文化艺术创业园内举办的国际水上狂欢节工业文化交流会上,一头形态逼真的草狮引起市民驻足观看,成为活动一大亮点。
这头大约四长米的草狮是72岁的侗族老人王禹和妻子在国庆前夕,花费整整18天时间编织出来的,旨在让更多市民了解侗族的草龙,让后辈们别忘了侗族的文化。
王禹出生在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草龙草狮制作代表传承人,也是广南草龙第六代的传人。
王禹介绍,广南村祖祖辈辈擅长编草龙,这一技艺源于清朝道光年间,以其复杂精致的编织工艺和独特精妙的舞艺得以世代相传。2012年,广南草龙被列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南村人个个喜爱舞草龙,每次舞龙,鼓楼前广场上人山人海,比过节还热闹。”在王禹看来,草龙、草狮的制作不仅展示了侗族人的美术工艺、丰富了民俗文化,还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在草龙、草狮遍舞乡邻间,大家的往来友谊也被带动起来。
谈起草编,王禹滔滔不绝,多次经历让他倍感骄傲。2009年,南宁博物馆收藏了广南村村民集体编织的一条20多米长的草龙和2头草狮;柳州博物馆收藏了他们制作的一条龙凤草龙。2010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展出,让更多的国外客商了解了广南草龙、草狮。
如今,草龙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禹为技艺感到骄傲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由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大部分中青年都外出打工挣钱,愿意学习编织草龙、草狮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加上草龙、草狮制作技艺繁复、难度大、工作量多,这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难度。
作为传承人,王禹认为自己有责任将草编技艺传承下去,其心愿是在有生之年,培养更多的传人。出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年轻人对草编并不热衷。“看不到发展前景、收入不理想。希望能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只要能将草龙文化传承下去就是好的,丢了太可惜了。”
为了让百年“草龙”文化传承下去,王禹一直都积极行动。“现在只要有舞龙比赛或展览机会,我们都会尽量参加,得不得奖不重要,就是想让大家看看我们侗族的草龙,让后辈们别忘了侗族的文化。”
(中 新)
新闻推荐
9月23日,在浙江省武义县履坦镇后桑园村,一名女孩在“水田徒手抓鱼”活动中展示自己捉到的鱼。9月23日,在海南三亚水稻国家公...
龙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胜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