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山稻田养肥鱼 全村增收近百万

桂林日报 2017-07-18 12:28 大字

地灵村成片的稻田都放了鱼苗,到了金秋时节将迎来丰收。

村民除了使用铁牛,还用木耙将稻田耙平,这样一来,稻田变得平坦泥土松软,有利鱼在里面游动生长。

村民将这样的小鲤鱼放进稻田里,等到秋后就会养成肥美的大鱼。

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地灵村是个偏僻的乡村,离县城60公里,村民以前靠几亩薄田和山林过日子,而由于气候原因,村里的水田只能一年种一季,收入相对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县里相关部门利用山村水质好的优势,发动村民在稻田里养鱼,一年下来,一亩稻田可以增收1000多元,全村增收近百万元,走出了一条发展经济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蒋伟华通讯员梦政嫦

村里田地少,种养难发展

跟龙胜的很多地方一样,地灵村也是田地少,而且相对偏远,由于气候原因,村里水田只能种一季,产量也不高,一年出产的稻子除了供家人吃,一亩田能卖出千元已经算是高的了。

以前,村民们为了改善生活,就有在田里放养鱼苗的习惯,但都是少量地养,基本只够自家人吃,没有多余的出售。2015年以来,村里的情况引起了县里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何让村民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村里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扩大养殖规模呢?”经过细致调查,县相关部门和乡里的干部发现村里的水质好,而且有在稻田里养鱼的传统,如果扩大养殖规模的话,可能就是一条好的发展路子。

规模科学发展稻田养鱼,村民收入翻了倍

于是,去年,相关部门发动地灵村村民在稻田里大量养殖鱼,种类以鲤鱼为主。由相关部门提供鱼苗和技术,村里先后养殖了几百亩。经过半年的养殖,到金秋季节,田里的鱼养大收获了,不少村民小赚了一笔。不过,大家在养殖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首先就是水的问题,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虽然好,但水量小,水流细,流动性差。要养出好的鱼必须要有一定量的活水,这样养殖出来的鱼才会肥美;另外,由于田里种着水稻,为了水稻的生长和防止虫害等,必须要定期施肥和喷一些农药,这时候养在稻田里的鱼就会受到一定的污染,很大程度上影响鱼的质量。

因此,在发展规模养殖的时候如何保证质量成了地灵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今年以来,在县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民在稻田边修建了小水渠,并投入资金对水渠进行硬化,这样一来水质就得到了保障。同时,村民还在水田的一角筑起一个小水池,遇到稻田里要施肥或者打农药的时候,就将稻田里的鱼全部赶到小水池里,等农药和肥料的效力过后又将鱼赶回到稻田里,这样就解决了鱼受污染的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村民们告诉记者,稻田养鱼实属一举两得,鱼苗不仅可以吃稻田的禾花还可以吃田里的虫子,不但可以减少养鱼的成本,也可以减少打农药杀虫子的次数。乡里的相关领导告诉记者,为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县里相关部门投入100多万元,帮忙解决了流动水、田埂硬化等问题,现在地灵村稻田养鱼的规模已经扩大到800亩,一年一亩田仅养鱼的收入就可达千元以上,全村稻田养鱼产值近百万元,加上种植水稻,收入翻了一倍。

(本文配图由记者蒋伟华摄)

新闻推荐

享民俗文化盛宴 谱民族团结乐章 龙胜龙脊梯田文化节摄影纪实

大团结俱乐部会员江真摄点评:俯拍大场景,展示了多彩的民族服饰及节日盛况。如果拍摄角度再高一点,现场圆形会更饱满,细节更丰富。红瑶背篓俱乐部会员马译珍摄点评:以真实的红瑶生活场景为背景,干净的背...

龙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