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桂林市查处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纪实

广西日报 2016-06-30 21:14 大字

本报记者 李 贤  本报通讯员 芊 墨

最近,国家统计局桂林调查队就该市的专项工作展开第三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整体开展专项工作的满意度得分达到92.34分,96.3%的受访群众认为本地区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高度认可的背后,是桂林市向人民递交的一份满意答卷:去年9月至今年5月,全市共收到反映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信访举报1747件,初核1670件,立案1473件,党政纪处分623人,问责处理304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4人,收缴和清退违规违纪款项4295.52万元。

措施得力,成效自然明显。“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解决群众期盼,关键是地方特别是县乡一级党委、纪委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的重任,严格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说。

一根“指挥棒” 激活整盘棋

这是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的一则“趣事”:今年1-3月,龙胜各族自治县纪律审查工作有新“突破”,立案26件,同比增长136.4%。县纪委上下颇感振奋。未料,桂林市今年在全区率先出台专项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并在4月初进行全市“大考”,该县被全市通报——立案数与全市平均数仍有巨大差距,且排名倒数第一。为此,龙胜县纪委全力“赶队”冲刺,仅10天时间就立案18件,4月份立案33件,同比增长1550%;1-4月全县立案增长率达到292%,但仍然低于全市平均增长率344%,考核评价被扣分。

“龙胜别无他途:唯有奋力追赶!”桂林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专项工作评价体系紧扣群众获得感和社会满意度这个核心,设置了“高精度”的考核指标,对各级纪委的工作进行动态、全方位的评价。该体系解决了以往考核评价“不痛不痒、流于形式”的难题。各考评组按照考评指标和各县(区)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分,得出各县(区)排名情况,实行“末位排名约谈制”,鞭策后进。评价结果实行“双向”反馈,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市委,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检查通报。同时逐一梳理各县(区)问题清单,提出下步工作建议一对一反馈至各县(区)各单位,督促其整改落实,明确下步工作方向。

有了“指挥棒”的推动,各县区的工作力度持续加大,纪律审查工作持续增长——

兴安县两级纪委共立案111件,党政纪处分70人,位居全市各县区第一。

荔浦县推行“一月一主题”工作模式,对民生资金等领域进行无漏大督查,成效明显,1月至5月全县立案102件,同比增长343%,其中专项工作84件。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灵川县在深入开展核验工作基础上,每村开一次动员会、每屯举行一次户主座谈会,推动工作开展,共立案92件,办结56件,56人被处分。

多套“组合拳” 惩腐不手软

“我家水田有2.7亩,只有1.7亩得补贴,你们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日前,兴安县白石乡白石塘口村委的一位村民,来到县纪委设在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接访“坐诊台”反映问题。负责“接诊”的同志边记录边回复:“我们会将您所反映的问题详细记录下来,转给管理部门和乡纪委去调查核实,请您耐心等待乡纪委的答复。”

像这样的“坐诊台”,桂林全市共有1992个,遍布各地的政务服务中心、社区、街道、村委。桂林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流动的“大接访”让群众难以“跟踪”寻找,而固定地点、时间的“坐诊台”则便于群众随时来访,提出诉求;接访内容、处理过程、处理结果全公开。截至目前,“接诊台”接待群众3.5236万人次。

桂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吕洪安说,基层群众对身边的腐败感受最真切、最深恶痛绝,如何让他们投诉有门、举报便利、检举放心,是调动其监督积极性的关键所在。为此,桂林打出了多套组合拳,力求专项工作“精细入微”——

各级纪委将专项工作推进会开到基层一线,现场督办案件129批482起问题;现场接访600多次,接待群众近9万人,为群众解答或解决问题5590个。

3000多个举报箱设到社区、单位、街道、村屯,仅此一项就收集到有价值的线索456条。

针对扶贫领域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情况,派出800多个工作组对17个部门45.48亿元民生资金进行全方位、全链条“过滤”,查出问题金额4.53亿元,归还、纠正、追缴金额1.47亿元;今年3-5月,市纪委组织专门人员再次在农村危房改造、低保、医保等6大领域重点排查,检查发现问题482个。

全市共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查调研357次,覆盖所辖全部11县6城区147个乡镇(街道)1882个村委(社区),参加人员1346人,召开座谈会484场,提出意见建议476条,形成调研报告25篇。

工作沉下去,案件浮上来。今年1-5月,全市专项工作立案1243件;3-5月,连续三个月专项工作立案单月超过300件,案件数量和质量集约式增长;1-5月,34名违纪违法的处级干部被快速查处。

系列新机制 治标又治本

“又开退赔会了,真不错!”专项工作中,公开退赔大会在桂林各地持续上演:荔浦县纪委两次召开清退现场会,退款15.7万元,2280人受益;全州县召开4次清退违纪款现场会,清退违纪款11.2万多元,惠及933名群众;灵川县将4万元违纪违法款清退给20户村民。

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桂林市通过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不断从源头上铲除基层滋生腐败现象的条件和土壤。

今年6月初,桂林市在全区率先制定《关于支持改革创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存在不担当、不作为,观望多、实干少,顾虑重、动力弱,抱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等消极心态和不佳状态的问题,大胆探索在全市营造改革创新、容错纠错、为官有为的良好氛围。

为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该市出台了《桂林市实践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的指导意见》,并在3月底掀起两大“战役”,推动意见深入落实:开启“两项法规”百场大型主题宣讲,对全市30多万名党员干部进行灵魂洗礼;向全市发出《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关于限期主动如实交代违纪问题人员予以从宽处理的通告》,督促有问题的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坦白,仅70天全市1197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代问题,主动退出违纪款3058万元。“制度出台后,就像有一种力量推着你走,走慢了就觉得不对劲,有一种恐慌感。”一名主动交代问题的干部感叹。

扶贫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突出,该市以此作为执纪监督重点,共立案查处案件753件,并通过案件查办完善一批制度。如针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全州县投资40余万元筹建民生资金监管系统平台,依托互联网和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有效提高民生资金监管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兴安县出台低保救助专项工作制度,规范城乡低保管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骗保”“错保”等问题。全市市县乡三级共建立健全相关制度461项,完善制度394项,预防腐败和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龙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胜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