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农村的美丽实践 ——“美丽广西”探索中国乡村建设之路(四)

广西日报 2015-11-02 16:36 大字

本报重点报道组

如火如荼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让农村更靓、农业更强、农民更富,这是“美丽中国”的广西实践。

变化中的广西乡村焕然一新,变化中的广西老乡笑靥如花,如同一幅美丽壮锦在八桂大地徐徐展开。

“生态大歌”万众和

一出“生态大歌”正在壮乡大地唱响,要把“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唱得更亮。

自治区四家班子领导沉下身子定点包村,8万多名干部组成2.4万支工作队进驻全区所有行政村,6500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甘于奉献,真心为民,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广大干部的共同追求。

干什么由群众说了算,干得怎么样由群众来评判,“群众满意是标准”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要我清洁”到“我要清洁”。活动开展以来,群众自筹资金超过9亿元,投工投劳4200万人次,全区收到社会捐赠资金12.2亿元,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超过10亿元。全区18.3万个自然村,有14.2万个建立了村屯清洁理事会等村民组织,17.31万个自然村订立了清洁乡村村规民约,14万个自然村屯组建了保洁员队伍,建立起自我管理长效机制。

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我区把集中整治脏乱差作为活动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区各地开展各类环境整治行动86.3万次,清理各类垃圾1131万吨,清捡田园面积5827.5万亩,清洁水源24万处,“垃圾围村、垃圾进田、垃圾上路、垃圾入河”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如今,走进广西的村村寨寨,废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头有绿荫,河里有鱼虾。

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变,农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们自编山歌唱道——

“生态乡村是首歌,众人唱来众人和。唱出广西风光美,唱出群众好生活。”

生态村落令人迷

“人字坡,凤扳爪,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这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矮寨村的形象写照。

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广西的灵山秀水。我区在生态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巧借山形,善用水势,活用资源,为的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莲花镇黄岭村是诞生恭城第一座沼气池的地方,创造了富有广西特色的“猪-沼-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中,黄岭鼓足干劲再出发。走进黄岭,偌大的村庄,看不到一点垃圾,寻不着一丝污水。莲花镇干部胡军解开了记者的疑惑:黄岭村依山而建,利用自然落差修建了污水处理系统,管网将污水引进污水池,经过厌氧发酵,再流入种满植物的人工湿地,达到排放标准后的水用来浇灌果蔬。

管住了污水,垃圾怎么处理?在村支书苏开德的引导下,记者来到莲花镇门等村东头的垃圾生物处理站,只见保洁人员先将收集来的综合类垃圾破袋和除臭,然后放入厌氧发酵系统处理,产生的沼气和沼液供给周边居民使用。

“投资不多,资源回收收入与运营成本基本持平。”苏开德介绍,这是门等村和广西鸿生源环保公司合作建设的生活垃圾微生物处理全资源化利用系统,基本实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近年来靠发展生态旅游富裕起来的恭城莲花镇红岩村,感到沼气越用越好,但养猪越来越少,沼气池原料从哪里来?

经过一番探索,农村沼气“全托管”的新业态诞生了:政府引入沼气服务公司,公司与大型养殖场合作,承包农户的沼气池,进料、出料、维护由公司负责,用气每立方米两元,农户只管潇洒刷卡消费。

这一创新,既解决了沼气原料不足和规模养殖场排污难,又满足了有机农业对有机肥的需求。目前恭城“全托管”沼气池已有1万多座,“生态饭”越吃越香。

生态乡村建设让农村越来越有魅力,农民内感于心发之于声,用山歌唱出对生态乡村的赞美——

“生态乡村是首诗,耐人回味令人迷。平平仄仄字行里,充满生活好气息。”

生态建设是盘棋

金秋十月,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大寨村前的龙脊梯田里泛出金黄色的喜悦。近年来,大寨村借力扶贫开发和生态乡村建设,修建了寨门、风雨桥、大型停车场、观景平台、旅游公厕、景区步道等基础设施,游客越来越多。

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潘太安说,以前村民主要收入是外出打工,现在旅游收入占大头,200多户村民以梯田入股,与龙脊旅游公司联营,一年下来拿到的“分红”有200多万元。

生态乡村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让农民收获了更多的“绿色财富”。

把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的不止龙胜一个地方,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每年到该村游玩的游客有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0多万元。

富裕起来的罗政村编制了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村里道路、给水、排水、供电、绿化等指标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锻炼等便民利民设施不断完善,新农村发展的“底子”越来越好。

远山含黛,碧水盈盈,青瓦屋顶白粉墙。这里就是南宁市西乡塘区“美丽南方”忠良村。

“村里人舍不得走,城里人放假就往这里跑。”村民梁维真高兴地说,国庆黄金周,到“美丽南方”观光的游客一天就有两万多人。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黄岭村、大寨村、罗政村、忠良村……一个个美丽的“生态乡村”纷纷涌现,如出水芙蓉般清新动人。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已成为群众普遍欢迎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党员干部作风工程。干部群众说,只要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定能够彻底解决乡村生态和环境卫生问题,让广西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地长净。

这是一种执着的信念,更是一份坚定的决心。

农民的满意和高兴尽在山歌里——

“生态建设是盘棋,着着都是大手笔。改善环境惠民生,引领发展一面旗。”

(执笔人:本报记者 杨 清)

龙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