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微风舞花枝——— 杨迪忠论文作品选读
□罗庭坤
迪忠先生的论文选集《山野微风》正式出版了,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值得祝贺。作为他的文友和同一个单位的老同志,我得以先睹为快,欣喜之余,写下这篇短文,作为读后感奉献给读者。
翻开《山野微风》一书,一阵山野微风扑面而来。在经济管理卷《营销奇法》一文中,作者指出“当今时代,商战日趋白热化,精明的企业家创造出无数出奇制胜的妙招”。文中介绍了“开箱验质”、“借光”、“退货”、“诚信待客”、“先试后买”、“广告宣传”等九种成功营销秘诀,读者阅后受益匪浅。《要时时给厂长经理敲响“质量的警钟”》一文中,作者严肃地指出:“近年来我国在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和立法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还必须看到,还有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头脑里根本无质量意识,心目中无质量法规,管理上无质量制度、服务上无质量措施。因此,很有必要时时给这些厂长经理敲响质量的警钟”。作者认同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形象的主要表现,阐明“质量第一”、“保证质量”、“用户至上”等是企业和企业家对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承诺。希望“质量的警钟”能够在全国迅速敲响起来,我们的厂长经理把对质量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在当今频发质量事件的时期,可谓切中时弊,振聋发聩!书中对企业创品牌的误区、科技创新、费税改革、科学决策、个体私营经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值得关注。
在文化旅游卷《让“灵渠精神”发扬光大》一文中,作者查阅了清代乾隆版《兴安县志》等古籍,惊喜地发现了“灵渠精神”。县长阳明曾将灵渠誉为兴安文化的“灵魂”,得到史学界专家学者认同,从古籍中发掘出“灵渠精神”,是对灵渠之魂的重要佐证。《兴安县志》卷六“名宦”篇中,编志者在记述秦史禄凿渠,汉马援疏渠、唐李渤、鱼孟威浚渠,宋李忠辅、李师中疏渠、元代乜儿吉尼捐禄修渠等名宦业迹功勋后,提出了“灵渠精神”概念。什么是“灵渠精神”?作者细读志书,结合灵渠二千多年的发展情况,从五个方面作了归纳:“一是上下千余年兴安政府官员和人民围绕灵渠开凿和疏浚有利运输与灌溉而形成的一种坚韧不拔,前后相继,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一以贯之、坚定不移、不断完善和创新的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三是大臣官员(领导)带头,实心实政,不谋私利的工作作风;四是识大体,顾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五是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打造德政工程。”千百年来,灵渠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要道。作者认为:“修渠即是为民服务,是兴安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兴安最大的政声工程。开凿和维修灵渠,让它有利通航和灌溉,促进中原经济文化与百越的交流发展,维护祖国南方的稳定,确保兴安几万顷粮田丰收,那是天大的事。因此,灵渠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抓大事干大事的先进思想。”作者认为“灵渠精神”值得研究、借鉴和弘扬,让它为兴安今天和明天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颇有见地的思想。作者对灵渠申遗、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县域旅游文化、区域文化与旅游发展等,都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颇有见地和可操作性强的意见,给人启迪。
迪忠先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担任过高中语文老师,历任县国有企业厂长、乡镇政府党委领导、县委党校领导、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等职。2007年调回家乡兴安,任县体育局副局长,县文化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群众文化工作多年,可谓历经磨炼,修成“正果”。《山野微风》论文集面世,是他为之奋斗近三十年,用心血浇灌出来的丰硕成果。“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迪忠先生经验丰富,知识宽泛,思路敏捷,文学功底深厚,他的论文作品写得浩气激扬,生动活泼,法理兼容,富于情趣,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得到启迪,开拓胸襟。
(《山野微风》,杨迪忠著现代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3月18日,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民族小学,学校老...
龙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