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绿色产业助力贫困户增收
□本报记者孙敏通讯员周俊远
“今年通过测土配方,技术引导果树修剪,三华李一项收入不下4万元。”李子上市季节,荔浦市东昌镇安静村贫困户刘泽安果园里的三华李个大肉厚,每公斤卖到6元,刘泽安喜不自胜。在安静村,3000亩三华李基地果农迎来了丰收,光是李子销售这一项收入就达500多万元,贫困户种植三华李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小小的李子,折射的是荔浦市发展绿色产业助农增效增收的成果。
近年来,荔浦市通过发展拳头农产品荔浦芋、荔浦马蹄、荔浦沙糖桔种植,示范带动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38万亩,34个贫困村3800多贫困户从中受益。
“科技+合作社+农户”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脱贫
千亩柑桔树郁郁葱葱,盛夏时节仿佛给山岭盖上了厚厚的“绿被”。这是位于荔浦市大塘镇的兴万家柑桔核心示范区,是当地村民致富的希望田野。
兴万家柑桔核心示范区涉及大塘镇大塘社区、富德村、大莫村3个村(社区),由万家兴果蔬合作社筹资创建,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管理。
在发展沙糖桔种植中,示范区通过让村集体、农户入股,提供就业岗位,带领发展沙糖桔种植等形式,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贫困户韦忠美就在示范区内找到了一份果园除草的工作,每天可以收入100元,这对韦忠美来说,在家门口就业的同时,还不误农活,收入得到了保障。
示范区的建设,辐射带动了越来越多村屯和农户增收。西隆、花岗、高岸3个村整合发展资金60万元入股到万家兴合作社,并投入到兴万家柑桔示范区建设,3个村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但获得兴万家柑桔示范区收益的分红。2017年开始,每个村分红2万元,2020年每个村的分红将不低于5万元。当地农民则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流转土地3358亩,每亩年收入200元,共流转20年,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如今,通过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已带动周围6000亩土地发展沙糖桔产业;兴万家示范区还接受76户农户土地入股242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年底土地入股分红每户1500元。示范区内还有固定工人168人,为3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工资2700元,解决了贫困户无稳定收入的问题。
生态农业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走进荔浦市荔城镇白马厂村,田园风光扑面而来:宽敞整洁的农家小院花红柳绿,树木葱茏;村前连片的红枫、蓝莓、火龙果、沙糖桔长势喜人,蝶飞蜂舞。每当节假日,总有城市里的人驾车来到这里,吃吃农家饭,采摘水果,体验一把农家生活。
荔浦市在建设生态家园中,巧借村前屋后空地发展特色农业,将果园“移进”农村,让家园成了“景点”,近2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吃上了“旅游饭”。
荔浦马蹄个大皮薄、清甜爽脆,荔浦沙糖桔清甜无渣、口感细腻,荔浦芋糯香可口……荔浦优质农产品的一手好牌如何锦上添花,一直是荔浦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荔浦市结合“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打造特色农业。荔浦芋、荔浦马蹄、荔浦沙糖桔先后获得国家地理产品认证标志,示范带动全市生态绿色农业种植面积38万亩,产值达40亿元。通过“抓点、带线、促面”,荔浦市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房前屋后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茶园”,全市13个乡镇的144个行政村村村有“果园”,家家成“景点”。打造了以东昌镇3000亩三华李基地、花篢镇山珍香菇、大塘镇万亩桔海、荔城镇百亩双季莲藕为代表的“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特色农业示范带,让城里人节假日前来摄农家景、摘农家果、尝农家饭、住农家屋,带动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荔浦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原则,推动农业和生态产业双发展。修仁镇以沙糖桔产业为主,打造了集采摘、垂钓、休闲于一体的特色风情示范村———柘村;双江镇年培育兰花300多万盆,成为“中国兰花第一村”,吸引了区内外爱兰者前来赏花鉴兰;新坪镇叶家厂则发展优果种植,房前屋后一年四季果树成荫,成了“百果生态村”;花篢镇巧借大江水库风景优势,创建18个无公害示范农业基地,成了休闲旅游好去处;东昌镇百亩草莓基地则成为游客采摘的“小果园”。如今,荔浦已形成450多个“一村一品”村,借力农业观光、农家乐生态旅游,让全市近2万群众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20个贫困村578人吃上旅游饭。乡村游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新闻推荐
蒋小明正在帮助贫困户开展灾后重建。“九山伴水半分田”,是荔浦市蒲芦瑶族乡万福村最真实的写照。该村第一书记蒋小明坚...
荔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荔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