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谋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2019年桂林市自然资源局工作十大亮点回顾

桂林日报 2020-03-16 09:52 大字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2019年,桂林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纳入自治区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漓江流域从“零敲碎打”迈向“系统治理”阶段。(苏蒋毅摄)

桂林市临桂新区城市风貌(庞伟摄)

群众现场提出申请后最快的不到10分钟便领到了不动产证。

荔浦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大力推动“马上办、一次办”,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让办事按下“加速键”。(陈帆摄)

荔浦市自然资源局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中,注重给生态留出修复空间,给经济腾出发展空间,促进荔浦市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图为工作人员在开展前期调查摸底。(陈帆摄)

桂林市全方位精准服务重大项目需求,保障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实现桂林速度。图为桂林市重大项目之一、建设中的深科技2期。

桂林市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服务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保障项目快速建成投产。图为建设中的罗汉果小镇。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不留死角,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陈帆摄)

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受理、审核、发证。

2019年是桂林市自然资源局组建履职的开局之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领导下,组机构、定方向、谋全局、抓落实,工作亮点纷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通讯员李刚记者苏展

亮点一: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大项目的落地推进,用地保障是先决条件。去年桂林市出台《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保障攻坚突破“四个一”行动方案》、《服务全市产业大招商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方案》,全方位精准服务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保障221个重大项目用地54911.7亩;着力解决补充耕地指标5172亩,其中水田指标3905亩,保障了华为、深科技、比亚迪等一批重大项目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厅市联动创造了深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113天落地的“桂林速度”,比常规审批用时缩短五分之四,广西第一台华为手机(整机)2019年8月16日在桂林生产下线,实现了广西手机生产零的突破。

亮点二:土地收储与供应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9年,桂林市继续大力开展土地报批收储供应大会战。全市完成土地收储2.1万亩,盘活存量土地3.49万亩,清理闲置土地2730亩,完成土地出让9429亩,招拍挂出让收益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用地政策保障取得重大突破,桂林市成为全区唯一“用地用矿审批权限下放双试点城市”。充分利用审批试点的优惠政策,仅12月份办结新增建设用地报件107宗,面积15645亩,占全年报批总量的71%。全年完成土地报批2.2万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亮点三:不动产登记百日攻坚提速增效

多项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一日结”“全程网办零次跑”。去年桂林市制定出台《桂林市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交易登记指标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指导意见》等文件,对标对表加大整改力度,完成自治区确定的“134”目标,不动产登记百日攻坚指标排位上升。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办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移动办证大厅进社区”等服务模式,不断提高登记效率和服务水平。全年共受理不动产登记业务逾11万宗,发放证书(证明)近7万本,群众满意率和获得感不断攀升。

亮点四:空间规划统筹工作迈向新台阶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2019年,桂林市践行“多规合一”,以提高桂林国际影响力、建成“一廊两屏五区”生态保护格局、优化新老城区功能布局、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为目标,全面对接桂林“1+2”国家战略实施和未来国土空间需求,以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和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牵头的14家编制联盟初步完成14个专题研究和5个专项规划,完成双评估、双评价和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积极推进过渡期“两规”合一工作,多年来影响主城区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的“土规”与“城规”不符的矛盾困境得以解锁,通过一致性、协调性处理后有5550亩原来一直无法使用的土地得以利用,前期土地收储沉淀大量资金得以盘活,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桂林市城市快速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和资金保障。

亮点五: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品质不断提升

在城市规划方面,市自然资源系统强化规划管控与优化,组织编制芦笛九华山片区(火柴厂地块)等9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了桃花江仙人桥地块等21个控规调整工作,为下一步城市建设提供了空间载体和指导依据。聚焦市民出行难、儿童入学难、居民用水难、汽车充电难等系列城市问题,加强源头治理体系规划,推出系列规划成果,城市规划导向功能日益凸显。完成《桂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年)》、《桂林市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方案》、《桂林市榕湖北路-古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18年桂林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名录》的报批,王城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已露雏形,成为展示桂林历史文化的名片。

亮点六:自然资源规划审批改革初见成效

2019年,市自然资源局大力推动“多审合一”探索,出台《桂林市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工作细则(试行)》、《桂林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公示管理规定》等文件,对项目规划许可阶段流程进行再优化,工程报建规划许可审批时限由32个工作日简化为14个工作日,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合并办理由原来的18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对一般项目积极推动规划总平面方案、建筑方案和综合管线并联审查,由原来9个流程简化为3个流程,压缩审批时限70%左右;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公示期缩短53天,有效节省了业主办理项目规划手续的时间和费用,也减少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亮点七: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取得成果

在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方面,桂林市卫片执法检查连续四年实现“零约谈、零问责”目标。在新手段和新技术助力执法工作方面,卫星遥感监测月度卫片服务完成招标。同时,桂林市积极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38个项目(处)涉及71个问题,占用耕地面积80.51亩,全部完成整改。专项行动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全市组织摸排各类项目567个,属于清查整治范围的31个,全部处置到位,处置到位率占全区总数的23%,该项工作力度大、范围广、效率快,走在全区前列。

亮点八:地灾防治、地矿管理规范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去年年中,持续出现的强降雨天气造成广西多地遭遇洪涝灾害,其中全州、兴安县灾情比较严重,桂林市率先在全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成功预报全州县龙水镇一起泥石流地质灾害,避免了260人伤亡和55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全州经验”在全区得到推广。此外,桂林市以采石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目前全市13家试点采石场全部完成,全市共出让采矿权10宗,成交价款3.04亿元,完成2个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11个市级,共计19个绿色矿山建设任务,“桂林经验”被区厅推荐为全区先进典型。

亮点九: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成效显著

国土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2019年,全市累计完成“三调”核查总面积2766748.33公顷,总核查图斑数1460428个。全市17个县(市、区)全部通过自治区和国家检查、抽查。国家已反馈的17个县(市、区)乡镇抽查和全县检查结果均为合格。目前全市已按照国家反馈意见完成整改并再次提交国家核查。桂林市完成整改并提交国家核查的县区在全区数量最多,调查进度一直位居全区前列。同时在调查的主要环节和重要节点有作为、有创新、有成效。指导灌阳县(全区仅有两县)代表自治区接受国家三调办在线抽查举证并圆满完成抽检任务;提前介入,高站位推进原耕地属性恢复标注工作,为全区“三调”工作的整体推进作出了较大贡献。

亮点十:国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有序推进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2019年,桂林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纳入自治区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漓江流域从“零敲碎打”迈向“系统治理”阶段。桂林市在全区较早开展了《桂林市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和《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已完成招标并初步完成成果编制和论证工作。自治区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全部落实,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破坏山体修复、漓江岸线修复等5个国土空间与生态修复试点工程(17个子项目)实现全部开工且进度在全区比较领先。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新闻推荐

要抗疫 更要打假

越是在全民抗击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的消费生活就越要经得起考验,市场的诚信就越要经得起考验,产品和服务质量也越要经得...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