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入惠及大民生 让市民收获感满满
2018年,桂林市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为桂林百姓编织起更加细密的“社保安全网”。图为猫儿山社区的老人开心参加重阳节活动。记者陈静摄
位于迎宾路附近的廉租房小区是桂林市目前最大的廉租房小区。记者陈静摄
2018年,桂林本着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以大投入惠及大民生,不遗余力为民众打造幸福和谐的生活环境——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全市财政民生领域支出359.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8.9%。一年来,政府在民生方面大动作不断,相关政策陆续落地,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享有了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困难家庭搬进了崭新的廉租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城镇居民被纳入了医保体系之中……
□本报记者张苑陈静汤世亮
关键词:教育均衡
市民讲述:
“孩子有学上,校内午托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市民毛毅来说,2018年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问题。前年他们一家搬到了临桂,孩子到底上哪个小学让毛毅夫妇俩操碎了心。毛毅告诉记者,孩子到老城区上学,夫妻俩都在临桂上班,接送孩子不方便。考虑再三,他们决定把孩子送到新开的复兴小学。
看着孩子开开心心地收拾书包准备上学,夫妻俩的另一个压力随之而来。因为学校没有午托,最现实的问题是:中午谁接送孩子?谁给孩子做午饭?两人也考虑过把孩子放在校外的午托班里,但去实地看了看,又有点不放心,担心孩子一个人中午走出校外不安全,担心孩子吃来历不明的食物,担心孩子中午能否休息好……
2018年1月,复兴小学作为全市首个开设校内午托的小学,毛毅的儿子享受到了校内午托带来的便利。学校食堂宽敞明亮,学生餐桌全是不锈钢制作,干净整洁,菜谱、食堂餐厅卫生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系列餐饮管理制度均上墙公示……这一切让众多学生家长十分放心。
随后,市内多所中小学也陆续开设了午托,需求强烈的午托问题正在得到慢慢化解。
报告链接:
2018年,桂林市大力实施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年度投资10.5亿元,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30所,改扩建228所,实现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全覆盖。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破解地域性学位紧张和“择校热”问题。推进产校融合,鼓励榕湖小学、桂林中学等优质学校到园区开展集团化办学。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持续推进高校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
全景连线: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条件是基础。近年来,桂林市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一大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落成使用,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教育改革成果。
在全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2018年桂林市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新建学校10所,改扩建学校337所,新增学位2.69万个,新增校舍面积44.64万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43.28万平方米,新增功能室417间;投入1.15亿元用于新增教学仪器设备;新增图书360.88万册,新增计算机1.18万台,为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有效增加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化解“城镇挤、农村弱”难题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桂林市以成立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和学校帮扶的模式,实现成员学校资源共享,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2018年9月14日,全市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工作启动大会暨市属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管理改革现场会召开,对桂林市开展学区制管理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属17所义务教育学校以及17个县(市、区)正式全面启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管理改革。
2018年,“小升初”继续“摇号+面谈”录取新生,桂林市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初中招生行为,遏制了“占坑”招生现象。为缓解学位紧缺和生源分布不平衡,桂林市恢复了3所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中部办学。
这一系列改进措施,既满足了学生录取机会均等的愿望,又兼顾了民办学校自主合理招生的权益,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初中招生行为,维护了教育公平。
改革成效逐渐凸显。通过扩大市区公办初中学位,桂林市市区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的在校生比例从6∶4调整为7∶3,有效改变了过去公办、民办初中生源结构失衡的局面。
关键词:社会保障
市民讲述:
“今年低保金又提高了,虽然不多,但也减轻了我们不少负担,再加上自己努力点,我们的日子也好过多了!”家住北极广场附近的苏玉珍今年64岁,她的丈夫属一级残疾,残疾低保是他唯一的收入。苏玉珍则靠打零工、做裁缝挣点钱贴补家用。但近几年苏玉珍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不能再工作了。为了帮助苏玉珍一家,社区帮她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帮她家改造了厕所,还申请到了廉租房……
2016年,苏玉珍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欣喜之余,如何为儿子筹集学费成了苏玉珍和丈夫的难题。“幸亏社区帮忙申请,政府给我们援助,让我的儿子圆了大学梦。”她说,“2018年对我们家来说是幸福的一年。低保金增加了,儿子也能利用假期打工赚点生活费……”苏玉珍说,在各方面的帮助下,相信一家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报告链接:
2018年,桂林市加强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5.4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49万人次。“五险”参保人数738.84万人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26亿元。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1.18万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8332套,农村危房改造新开工1.28万户。
全景连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2018年,桂林市社会保障服务进一步提升。全市最低月工资标准由1400元调整至168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52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59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42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3850元。此外,全市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01亿元,惠及群众294.8万人次。
除此之外,桂林市去年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措施,共发放各类就业补贴1.32亿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2.9%。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44万人,农民工创业园入驻企业46家、实现就业2209人。
关键词:脱贫攻坚
市民讲述:
“我们村终于有了水泥路!这条路自从我嫁到这里来,已经盼了30多年了,如今终于得偿所愿。”灵川县公平乡和平村大江洲村村民朱冬梅激动地说。2018年4月,公平—兰田联网乡际公路硬化完成全线通车,和平村的村民奔走相告这条喜讯。
和平村位于公平乡西北部,距离乡政府6公里,属于半山区半库区村委,全村辖14个自然村。由于该村地处偏远,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劳务输出,是公平乡有名的“穷疙瘩”村。
“我刚到这个村的时候,依然有棉花地、鱼跳等四五个自然村是泥巴路。”担任该村第一书记的范浩云说,“其实,这条路早就立项了,规划、测量等前前后后搞了10多年,但因为缺少资金,一直无法开工。”2016年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县政府同意由甘棠核心区管委会负责融资5000万元,再加上自治区配套资金1000万元,开始筹备建设公平—兰田联网乡际公路。
范浩云告诉记者,如今除和平与兰田瑶族乡联网公路外,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村里的里乾岭、神岭、鱼跳等村屯进村道路也都进行了硬化,全村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在和平村村民为村里交通条件变好而欢欣鼓舞的同时,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白洞村的村民也享受着产业扶贫带来的实惠。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年底还有分红,脱贫致富不是问题了哩。”在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白洞村的大棚蔬菜地里,贫困户邹定和正在忙碌着。邹定和是白洞村2队的贫困户,家里两个老人要赡养,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只有他和妻子两人在家种些西红柿勉强维持生活。“以前种西红柿是靠天吃饭,价钱好的时候还能赚点钱,价钱不好卖不出去的时候连本都搭进去。”邹定和说。而如今,随着村里众鑫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有着多年西红柿种植经验的邹定和被合作社聘为技术骨干,妻子也在合作社打工。“我们两人现在一个月就有五六千块收入了。”邹定和笑着说。此外,邹定和还将自家的4亩多地和贫困户的5万元无息贷款资金入股专业合作社,年底可以分红。
报告链接:
筹措财政扶贫资金18.59亿元,预计2018年龙胜、资源2个贫困县摘帽,164个贫困村出列,6.4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2%以下,形成“生态循环农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新模式,实现100%的贫困村、80%的贫困户都有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全景连线:
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培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依然是桂林市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内容。2018年以来,桂林市加大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道路硬化到解决人畜饮水,从电网改造到网络通信,从村委办公条件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桂林市各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据市扶贫办统计,截至2018年底桂林市共修建村屯道路3649条4287公里,实施饮水和水利项目269个,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30652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6个,搬迁了21771人;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157个,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30个。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现了100%以上的贫困村通村道路和85%以上的2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98%以上的贫困人口有了安全饮水,100%有了生活用电,95%以上贫困群众有安全稳固住房。
“要想实现贫困户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就必须发展产业,培植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市扶贫办的相关负责人说。令人欣慰的是,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县各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扶贫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桂林市目前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20多万亩,打造出了永福“富硒农业+扶贫”、灌阳“超级稻+扶贫”、恭城“生态循环农业+扶贫”、龙胜“旅游+扶贫”、兴安“光伏+扶贫”和荔浦、全州等“电商+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全市510个贫困村村村都有特色产业项目,70%的贫困户有了特色支柱产业,3万多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贫实现脱贫。
关键词:健康桂林
市民讲述:
“以前看病要找大医院,现在在县里的医院也可以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太方便了!”回想起去年的一次就医经历,家住灵川县的卢先生挺感慨。去年夏天,他因肛肠疾病住院,需要手术治疗。因考虑到县里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他和家人商量决定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主治医师时,主治医师告诉他,不用奔波跑路,因为就在几个月前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灵川县中医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肛肠专家可以到灵川现场指导手术。经过专家的指导以及专业团队协作,卢先生的手术很成功,并在短时间内恢复了健康。“医联体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个新鲜名词,现在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看到了它的好处。”卢先生说。
2018年,不少桂林百姓切身感受到就医新变化。2018年,桂林被确定为广西医联体建设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城市,目的是促进医疗卫生工作中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采访中,许多和卢先生一样的桂林百姓通过“医联体”这一新鲜事物,解决了健康的问题。2018年,“健康桂林”成为桂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高频词”。如今,在许多市民看来,健康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以治病为中心”,还延伸到了健康养生、品质化服务等范畴。
报告链接:
2018年,桂林全面推进健康桂林建设,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开工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环广西公路自行车赛、桂林国际马拉松赛、资源国际漂流精英挑战赛、广西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四届特奥会等重大赛事。
此外,桂林市还大力推进旅游与生态文化、康养医疗等产业融合。崇华中医街获评全国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夕阳红养老中心等示范项目成效显现,魅力花园国际养老公寓正式运营,翠竹孝慈轩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桂林工人疗养院永福基地等项目顺利推进,恭城平安康养特色小镇等项目开工建设,“漓水青山·养生桂林”城市品牌进一步打响。
全景连线:
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2018年,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桂林成为全区唯一的医联体建设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城市,建成12个紧密型医联体并实现贫困县全覆盖。灌阳县公立医院改革成效获国务院办公厅激励通报,灌阳县人民医院成为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开工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项目79个,24家公立医院完成居民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208万人,居民健康电子建档率达81.6%。2018年,全市实现居民健康卡“一卡通”。市民就诊全部使用居民健康卡,只要手持一张居民健康卡就能到市区任何一家公立医疗机构就诊。
此外,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成为了2018年桂林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
2018年3月,桂林市政府正式下发《桂林市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桂林主动将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依托,以全域旅游为基础,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平台,着力打造一批健康主题小镇、健康旅游集聚区、休闲养生产业带、康复疗养基地等,推动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新闻推荐
桂林“春城”成立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儿童眼科 共同呵护孩子眼睛 让他们拥有光明未来
春城视力防控中心1月19日开业。?春城专业的医生团队▲智能防近视健康学习桌防控学生视力下降▲2017年教师节期间,春城给教...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