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内误伤难定赔顾问援助促和解

桂林日报 2018-11-23 09:49 大字

本报讯(记者张苑通讯员秦国弘)家住临桂区南边山镇富汴村委的诸葛某,在镇上一家竹木制品厂工作,有相对稳定的收入,还能就近照顾一双儿女,日子安定。然而一次在工作中意外受伤打破了这份安定。为了得到应有的赔偿,诸葛某与工作的厂方产生了纠纷,最终在法律顾问的帮助下,和谐解决了问题。

2018年6月的一天,诸葛某在调整厂里电风扇位置时,不慎将手指卡进转动的扇叶,致左手拇指粉碎性骨折。厂方随即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出院后,诸葛遵医嘱复查,得知自己的左手拇指不能完全恢复。此后三个月,诸葛某与厂方就赔偿事宜多次协商未果。无奈之下,她于今年10月底向南边山司法所递交申请,希望司法所介入调解。

在与当事双方分别进行沟通,掌握了基本情况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发现这起纠纷的症结在于:厂方与诸葛某都自行通过不同渠道了解了部分法律规定,掌握了自己理解的“法”和“理”,在协商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导致分歧巨大。找到症结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决定对症下药:首先引导诸葛某申请法律援助,为其协调了该村法律顾问韦律师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同时与厂方及厂方的委托代理人充分沟通,做好调前准备。不仅如此,司法所工作人员还精心组织了一场调解会,在恰当时机组织当事双方坐下来协商。

11月16日,诸葛某及法律援助指派律师、厂方代表及委托代理人均赶到南边山司法所参加了调解会。司法所工作人员积极动员当事双方在顾念工作情义、互让互谅的基础上进行友好协商;随后,将双方提供的证据材料进行交换,并分别安排了会谈室,供双方当事人与己方律师进行充分沟通。待双方拿出各自的初步意见后,再次组织双方碰头,组织双方律师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辩论,不断缩小双方意见的差距,最终,将赔偿数额锁定在2.6万元,成功地了结了这起纠纷。

记者从市司法部门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正日渐显现。这起工伤赔偿纠纷,借助公共法律服务中的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及法律顾问三项服务内容,让纠纷得以在基层高效解决,这正是桂林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新闻推荐

全面排查深入推进铁路沿线乱象整治

本报讯(记者谭熙)随着湘桂高铁、贵广高铁相继开通,越来越多人来桂林旅游时选择高铁作为出行方式。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了...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