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自办“家庭杂志”

桂林晚报 2018-09-20 12:23 大字

李志安老人。记者申艳摄

4本“家庭杂志”。记者申艳摄

2014年至今,临桂老人李志安亲手设计和制作了4本“家庭杂志”,分发给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阅读。“家庭杂志”内容丰富,有老人在报刊发表过的文章,有家庭成员的动态信息,有老人对往事的回顾,也有优良家风传承方面美文。家人阅读之余,还会进行点评,交流心得体会,让老人倍感欣慰。

老人制作了4本“家庭杂志”

今年82岁的老人李志安现跟小儿子一家住在临桂区榕山路时代花园小区。9月16日下午,记者见到了李志安。老人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老人的房间内有两个书柜,装满了各类书籍。“我这一生就爱好看书和写作。”老人说,现在年纪大了,眼睛老花,他戴着老花镜也要看书。

老人的书桌前摆着他2014年至今亲手设计和制作的4本“家庭杂志”,分别是《志安杂文选》、《深谷幽兰》、《高寒杜鹃》和《雪山灵芝》。

谈起这4本“家庭杂志”,老人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李志安介绍,前3本分别是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制作的,第4本2017年开始制作,前后花了1年多时间才做好。《志安杂文选》主要收录了他在《桂林日报》和《桂林晚报》发表的文章,以及他参与各种征文比赛的文学作品。《深谷幽兰》收录的是他写的散文,以及阅读文学书籍的读后感。《高寒杜鹃》收录的主要是临桂及国内的一些名人事迹,都是老人所写。《雪山灵芝》收录的是他多年的获奖作品

制作“家庭杂志”耗费了李志安很多精力。李志安说,得知自己的初中同学、核物理学家翁守清逝世后,他怀着悲怆的心情,与翁守清胞弟翁守民联系,最后写出了《缅怀核物理学家翁守清同学》一文,记录了自己所知道的翁守清的事迹,以及他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

让子孙传承先辈的品德

李志安老家在临桂六塘镇广洞村委望山村,是临桂有名的文化村。新中国成立以后,小村子涌现出了大批文化人,共出了48名教师,近百名大学生,8名研究生。望山村被称为“四多”,即教师多,读书人多,理发师傅多,吹鼓手多。

1957年,李志安在桂林高中毕业。次年,他被选送至“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工作,后保送至广西师院物理系进修。1964年,李志安被临桂岩塘村群众聘请为民办教师,在村里办了一个教学点。之后,李志安走上教学岗位,先后在临桂六塘中学和会仙中学教语文。1996年,李志安退休。

说到自己制作“家庭杂志”的初衷,李志安直言,老一辈人的不平凡事迹和良好品德一定要让子孙知道,“家庭杂志”就是一个载体。

李志安说,忠厚善良是他最看重的品行,而家庭里母慈子孝、兄友弟谦的风气也必须传承下去。“杂志”里这方面的内容就有不少。

李志安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家庭只有逢年过节才会聚在一起。有了“家庭杂志”以后,一家人就算聚少离多,大家也能通过阅读知道老人的想法,紧密团结在一起。

家人认可老人的举动

53岁的刘玉清是李志安的大儿媳妇。她说,家里人都很认可老人办“家庭杂志”。

“老人以前是做语文老师的,爱好看书和写作,他的爱好也影响了家里人,大家闲暇时都读书看报。”刘玉清说,家公把“杂志”做好后,他们都仔细读过。“杂志”的内容都跟家公有关,讲的是他那个年代的故事,看完之后受益匪浅。

刘玉清说,家公遇到好的人物素材,就会跑去采写。去年年底,他跑去一个村里找素材,路上摔了一跤,住了大半年的院。“老人做自己高兴的事,我们作为晚辈的都很支持他,只要他安全就行,自从他那次摔倒之后,我们都劝过他不要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要去可以让子女送他去。”

李志安告诉记者,他孙子孙女对每期“家庭杂志”都是必读的,还对喜欢的文章进行点评,和爷爷交流心得体会。

广洞村的老支书李有福对李志安很是钦佩,说李志安是村里的文化人,为人勤劳、善良,还非常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他带头捐款捐物,积极向交通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修通了通往广洞小学的“学生路”。得知李志安制作“家庭杂志”一事,李有福认为这是好事,后辈可以学习到老一辈人的优良品质。

记者申艳通讯员杨浩

新闻推荐

桂林市商务局举行“诚信兴商宣传月”主题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为了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弘扬诚信理念和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桂林市商贸流通行业信用水平,9月18...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