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琅琥村里的龙灯会
本报记者李春生通讯员李辉朝文/图
上千村民舞起了龙灯,上万群众涌进了村子……1月19日晚,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琅琥村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舞龙活动,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筹备并完成了“请龙”和“扎龙”后,当天19时整,琅琥村龙灯会启动仪式在义江河畔举行——三条青色巨龙昂首面江,村里的长者宣读“请龙辞”,并为“龙眼”揭开红幕……刹那间,宽阔的江面上烟花四起,黑夜变成白昼,村民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大家簇拥着三条巨龙环村巡游,龙灯会正式开始。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舞着龙、举着灯,另外一些村民则举着扎成了鱼、虾、海马等动物形象的灯跟在后面,绕村一圈。一条长长的龙灯带,穿梭在绕村的小路上,在黑夜的衬托下,壮观而神秘。老人、妇女和儿童,则在村子的广场里等待着龙的到来。一盏盏小鱼灯将整个广场照得通亮,小朋友举着灯穿梭在人群中,像一条条小鱼在游弋。
建于明洪武年间的琅琥村地处义江与北江河交汇处,风光美丽、民风淳朴,村民历来善舞龙。琅琥村的舞龙活动叫龙灯会,是集合了龙灯、龙伞、牌灯、鱼灯、台阁、龙亭、灯笼、乐鼓等多种民间文化元素的大联欢活动,琅琥村的先辈曾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闹龙灯活动,并流传至今,成为当地一绝。
村民梁田成是目前村里最老的一位龙头制作传承人,年轻的时候每一次的舞龙活动都是他亲自负责组织策划。现在梁田成年事已高,扎龙的技艺已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梁家庆是梁田成的徒弟,绘画专业出身的他已跟师傅学扎龙6年,也是现在村里的扎龙传人。梁家庆介绍,扎龙是很有讲究的,龙头及龙身外饰只用黄青白赤黑五色来描绘装饰,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龙头制作还综合了十几种动物,包括鳄鱼的嘴巴、金鱼的眼睛、鹿的角、牛的鼻子、猫的耳朵等等,相当于一个完美的象征。
说起村里的龙灯盛会,村委会主任梁隆正非常自豪:“我们琅琥的龙灯早已名声在外,不仅制作手艺了得,各种表演的项目也丰富多彩。”该村每隔几年都要举办一次龙灯会,每一条龙都由几十个年轻的小伙子来舞,另外“排灯”这一项需要上百名青壮年,加上锣、鼓等打击乐器和必要的候补人员,每一次龙灯会都需要几百名青壮年全身心投入才行。
琅琥村村民对“龙”有超出一般的热爱,听说村里要举办龙灯会,在外务工的人都要从四面八方赶回来,龙灯会成为琅琥村增强凝聚力的催化剂。
对于琅琥村举办民间文化活动,两江镇党委和政府非常支持,派出了工作队前来提供帮助。镇宣委沈丽琼介绍,琅琥村的生态环境很好,近年来吸引了不少旅游企业前来投资,村民普遍受益,“希望琅琥村通过举办龙灯会,打好民间传统文化这张牌。”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如今龙灯会不仅仅是舞龙,村民还会邀请亲友欢聚一堂,大家在一起喝酒吃饭交流感情,比过年还热闹”。梁隆正说,“接下来,村民们每天晚上都会舞着龙到村子里的各家各户,为村民消灾祈福,这项活动将持续到正月十五。”
新闻推荐
“小记者爱心书柜”公益行首站走进临桂茶洞定安小学 —山村小学有了“爱心书柜”
定安小学的孩子们收到“爱心书”很兴奋,将书高高举起展示。小记者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和小记者们将爱心物资一起搬到定安小学教室。桂林日报社三名小记者登台,向大家讲述卖报的故事。定安小学一名孩子...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