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仙彩调队:放下锄头的戏剧演员
?队员们认真化着戏妆。
?在后台仔细打理服装的队员,严谨的态度也是保证演出效果的前提。
?深度入戏的队员
?深情并茂,表演认真。
?彩调队全体人员
本报讯(记者唐侃通讯员周璐鹭李康生)2月15日,临桂区会仙镇文体广播电视站一楼狭小的大厅里,传出了一阵热闹的二胡、锣鼓喧鸣声,熟悉的乡亲们知道,这是会仙镇彩调队在排练。彩调队受到政府的邀请,第二天要到镇上为乡亲们唱两出戏,大伙准备了《王三打鸟》和《十月花》两部剧目供大家欣赏。春节期间,彩调戏剧演出作为农村重要的文娱活动,彩调队的任务很重,排演从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目前已接到10场戏曲邀约。
记者观看了他们的排练。当天的排练是一部新戏的最后排演,队员们这次都化上了戏妆,穿上了戏服,拉起了帷幕,一招一式认真排练。虽然不是正式演出,但大家化起妆来也是一丝不苟,走全套程序。演员们说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墙壁脱落的老房子、粗糙不均的水泥地面、一盏昏暗的发黄的大灯泡,外加一块红幕布就是演出舞台了,虽然没有观众,但是队员们却如同台下有千百观众般表演,动作腔调全情投入,进入忘我境界。中午放学时间,一群回家的孩子被声乐吸引,驻足门外观看,久久不离去。
彩调队队长蒋灶生介绍,会仙镇彩调队成立20多年了,现在有13名常规成员,演员10人,其余为乐器手(扬琴、二胡等),除了主要演员3人,其余人员均可演可奏,大家都是身兼多职。队员们均来自周边农村,有在街上修二胡乐器的,有骑三轮车拉客的,还有开店做小生意的,其他人大多在家务农,都是农民艺术家。“我家还种了几亩果树,平时只要干完农活就会去演出或者排练。我拿起锄头就是农民,放下锄头就是戏剧演员。”蒋灶生自豪地说。
队伍发展至今,一批老队员已经退休了,但口授手教的传承,让新队员慢慢地成长了起来。目前,队员入队时间基本上都有七八年以上,配合默契,情义浓浓。
彩调队的演出范围基本在乡镇周边,逢年过节、重大节庆、红白喜事、乔迁祝寿,彩调队都会受到邀请前去演出,一年下来得有近60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鼓励下,演员们积极参加彩调大赛,加强沟通学习,定期邀请区文化馆专业老师前来指导,提高了功底和表演专业化水平。近来的主要作品《裁缝》《御园赎罪》《蓝继子搬砖》《低保申请》等,因贴近群众、反映农村实际情况广受当地群众欢迎。戏曲通俗易懂,农村老百姓都爱看,通过唱戏讲故事的形式,融入一些传统道德教育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备受村民欢迎,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彩调对于队员们来说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追求,大家纯粹因为兴趣才走到一起,多年来演出的收入全部投入到购买服装道具中去。队员们表示,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农村,确实缺少娱乐方式,他们不打牌不赌博,唱戏只为找到一种精神寄托。
以前在农村,唱戏的人被认为是不够正经而被人看不起,蒋灶生的妻子曾极力反对丈夫唱戏,但随着蒋灶生的坚持及群众的追捧改变了观点,现在也成为彩调队的一名队员,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农村群众观念、认识的转变。彩调队为乡亲们带去了空闲时的精神娱乐需求,也慢慢地带动乡亲们移风易俗。
新闻推荐
?比赛当天,骑行运动员冒雨前行。 &...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