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农民享受“贴身”服务 ——我区供销社系统着力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观察

广西日报 2014-02-28 17:54 大字

本报记者 韦继川 文/图

核心阅读

“改造自我、服务农民”,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供销社改革转型提出的明确要求。

近年来,我区供销社系统积极稳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截至目前,各地供销社建设了99个农资配送中心及对应的1.3369万个网点,86个农副产品市场,同时领办1357家农民合作社,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区、以县(市、区)为中心,连接乡村的服务“大网”。

1 99个中心十1.3369万个网点:农民用肥不发愁

“黄沙是临桂的山区乡,离城区八九十公里,如果农户急需化肥、地膜或者农药,就算一时没有货也不发愁,3个小时内我们就可以从配送中心调货了。“2月中旬,记者在桂林市临桂区黄沙瑶族乡采访时,当地供销社农资连锁经营网点负责人介绍。

临桂区社主任唐耀桂告诉记者,在临桂建有一个7000多平方米的农资配送中心,对应有150多个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已经实现县域范围全覆盖。最远的地方3个小时内都可以送达。“我们还负责收购农产品呢。“他透露,去年光是农产品收购额就达到1.3亿元,售给农民的农资达到2.45亿元,消费品零售额达2.7亿元。

记者在这家连锁经营网点看到,除了农民生产使用的农资外,这里还出售日常生活用品。“现在可方便了。几乎什么都可以买得着,价钱跟县城没什么两样。“一位正在购物的李姓农民说道。

据自治区供销社负责人透露,我区各级供销社在积极开展农资需求调查,搞好需求预测,与生产企业建立产销合作联盟,搞好自储、代储和联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系统99个农资配送中心、1.3369万个农资连锁经营网点的网络优势,大力开展物流配送、连锁直供,配送到点,服务到田间地头,大大方便了农民群众。据悉,去年全系统化肥销售占全区70%份额。

2 86个市场=100亿元交易额:广西农产品走向全国

从最初的数千亩,到如今的20万亩,田阳县一跃成为中国三大芒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种植达20万亩,成为广西新兴的南菜北运基地,每年向全国28个省100多个城市提供西红柿、四季豆、青椒及瓜类等40万吨以上。这些得益于一个大市场的强大辐射。

眼下,在当地供销社领办的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里,每天都有大量的西葫芦、长辣椒和西红柿等农产品装上大货车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目前,除了台湾之外,这里与全国各省市区的专业市场都有紧密的联系。”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2003年以来,这个市场每年的交易量均超过70万吨,年交易总额15亿元左右。市场不但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还辐射百色全市和南宁与百色辖区相邻的县乡。大批绿色、生态的广西农产品,以此为起点销往全国。

目前,全区供销社系统建成的农副产品市场有86个,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以上。特别是依托年交易额30亿元的南宁市五里亭果蔬批发市场以及年交易额15亿元的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认真做好农产品购销工作。

与此同时,自治区供销社依托广西特产网和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筹建公司,全区建设分店,助推我区农产品网上购销电子商务新模式,打造面向全国的广西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

3 1357家合作社十48万农户:一年收入18亿元

“这家合作社能耐可大了。”日前,记者在北流市做农民合作社调查时,大家都提到万家村水果专业合作社。

2008年,由北流大陂外镇供销社联合廖炎等10位荔枝种植大户,组建了万家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几年内社员就从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数千户,为果农服务的范围,也从大陂外镇迅速向清水口、新丰和隆盛等乡镇延伸,社员从原来只种植荔枝和龙眼,扩大到香蕉、三华李、芒果和百香果等近10个品种的特色水果,面积2.9万亩,合作社成为北流市果农最给力的经纪人之一。

如今,北流市以万家村合作社为龙头,联合系统内各专业社和专业协会,利用供销社农副产品连锁配送网络,为当地的荔枝、龙眼、芭蕉、法国豆、潮菜、小青瓜等农副产品有效进入市场牵线搭桥,引导符合条件的特色农产品进入全国各地的超市,增加农民收入。在当地,农民更愿意用“贴心人”、“引路人”来赞誉这家合作社。

在永福县的广福乡,有一家依托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办的振兴桑蚕专业合作社。该基层社有加工设备和门面仓库,由基层社分流的党员和当地4个村委的部分党员为主体,吸收有关人员参与组成,吸收农民社员48户,辐射带动群众1200户,共种植桑园5000多亩,年收购加工鲜蚕80多吨,销售额200多万元。

如果说,建立配送中心以及对应的销售网点,加上大大小小的市场是一张为农民服务的大网,那么合作社就是那些穿针引线的经纪人。“农民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好卖、卖得起价,他们功不可没。”自治区供销社负责人如此评价道。

据悉,目前全区供销社领办13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48万户,2013年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8.5亿元。

新闻推荐

评星定级激活“神经末梢” ——临桂区创新基层党建观察

本报记者王春楠本报通讯员苏艳华蒋祖耀4月13日,行走在临桂的农村,清风扑面而来:一个个新村拔地而起,一条条泥泞道路变成坦途。“创星”行动给桂林市临桂区农村带来了“春色满园”,整个基层呈现出一派...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