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自1944年凉亭建起,郑增全就一直坚持每天义务清扫凉亭 郑家凉亭的清洁守护者

桂林晚报 2013-05-23 01:35 大字

21日,82岁的郑增全在清扫村口的凉亭。记者李凯摄

在临桂县南边山乡,有一座建在三岔路边的凉亭。每天,在这里歇脚的人流不断,但凉亭总是那么干净整洁,附近的村民喜欢来这里纳凉聊天,凉亭成了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

郑家凉亭的清洁,得益于郑家村的一位老人。他叫郑增全,家就住在离凉亭约200米远的郑家村内。自打1944年凉亭建起,郑增全和母亲就一直坚持每天义务打扫凉亭的环境卫生。

这是一座传统的八角凉亭,黄瓦红柱,八面飞檐,占地10多平方米。旁边的一棵老樟树,正好将凉亭遮在了树荫之下。凉亭的正面书写着“郑家凉亭”几个大字。

说起这座凉亭,82岁高龄的郑增全可来了精神,“过去这里的树没有那么大,附近村庄的人出来赶闹子,都要经过这个三岔口,大家为了乘凉歇脚,一起凑钱建起了凉亭。我母亲以前就在这卖瓜子和糖果。”他说,因为母亲曾在这做生意,他们家就承担起义务打扫凉亭的责任,慢慢地就对凉亭产生了感情,看不得它有一点脏乱。

今年60岁的郑开嫂20多年前嫁到郑家村,对这座凉亭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刚过来的时候,我看见他(郑增全)和母亲每天都会去扫凉亭,我还问扫这个得多少钱?他们说是义务的。”从此,她对郑增全母子多了一分敬重。现在,她还经常抱着孙子到凉亭玩。

郑增全的老伴郑四嫂今年也已80高龄,看着自己的婆婆和丈夫扫了一辈子凉亭,老人也颇为感慨。“农村家务事多,他们却成天围着个凉亭转,我以前没少和他吵。”每当这时,郑增全都会牵着老伴的手,沿着村中小路,一路散步到凉亭歇息乘凉。

17年前,郑增全的母亲去世了,清扫凉亭对于他而言,又多了一重特殊的含义。扫完了,郑增全会坐在凉亭内点一支烟,打量打量四周。这里,留着他太多的记忆。

不过,支撑郑增全坚持清扫凉亭的原因不仅仅是记忆。老人说:“我是郑家村的人,郑家凉亭就是我们村的标志,如果我们村的凉亭不干净,那就是丢了我们村的脸。”

在他们的影响下,郑家村的18户人家都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去年,村民主动与村委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状,家家户户都自觉承包房前屋后的保洁责任区。

记者张鲲通讯员阳健康

新闻推荐

临桂女子街头遭遇“问路人” 好心带路中圈套被骗4万元

本报讯(记者梁剑见习记者廖雪萍通讯员李英)临桂一女子好心给人带路找朋友,却一步步落入双簧圈套,被人骗走4万元。临桂县公安局刑侦女子中队介入,迅速抓获涉嫌诈骗的彭某...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