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子下的秘密:把“草”变成“钱”

桂林日报 2018-11-13 16:55 大字

大家在察看竹林下的草珊瑚长势。记者景碧锋摄

村民给记者展示经过精品包装的茶叶。记者景碧锋摄

竹林下郁郁葱葱的草珊瑚。记者景碧锋摄

□本报记者景碧锋通讯员康乔华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变着法子让农民因地制宜走上致富路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1月7日,记者乘车来到位于灵川县北部青狮潭水库旁的公平乡四合村。四合村近几年搞林下经济,在竹林下种植草珊瑚,用草珊瑚来生产茶叶,走出了一条新的脱贫致富路子,在灵川县乃至桂林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记者跟着草珊瑚种植户龙建强来到村子的后山上,看到在大片大片的毛竹林下,种植着一蔸蔸草珊瑚,株高有的超过1米,样子有些像城市里常见的绿化植物冬青,但叶子细嫩。四合村的村民把草珊瑚加工成高档茶叶,并且畅销市场,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子。

带领记者到山上察看草珊瑚的村支书龙富德,聊起了村子种植草珊瑚的故事。

“我们四合村以及周边的多个村子,地处青狮潭库区,‘七分山三分水’,没什么田地,只能靠山吃山,除了种植一些竹子杉木外,没有其他经济作物。以前,有些脑筋灵活的村民,搞点竹木加工赚点钱。”龙富德说。然而,由于杉木的产出周期长,毛竹的售价又持续走低,四合村一直处于村民贫困、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状况。村民缺乏技能,文化程度又有限,外出务工的也不多。

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这成为考验当地党委政府的难题。

草珊瑚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抗肿瘤、抗菌消炎、抑制流感病毒、促进骨折愈合等多种用途,用得比较广泛的有草珊瑚含片。长期以来,草珊瑚在公平乡各地的山上都有野生。但因为作为中药材的草珊瑚在市场上卖不上价钱,当地人并没有把它看在眼里。

2013年,当地党委政府联合县林业部门在走访调查时发现,当地村民常年有把草珊瑚制成茶叶泡茶喝的习惯。调研人员发现,常年使用草珊瑚泡茶喝的村民均身康体健,精神状态好。经过各方调查和测试,当地政府决定动员村民发展草珊瑚林下种植产业。2014年,政府部门在四合村尝试进行毛竹林下草珊瑚种植,最先以11户200多亩为试点,并注册了专业的合作社。

同时,请当地一家茶厂代为小批量加工草珊瑚茶,并根据茶叶的不同品质,设计了不同的包装。始料未及的是,草珊瑚茶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按品质卖到了一斤100多元到1000多元不等的价格。

在合作社的引领下,四合村的草珊瑚示范区种植户发展到了66户,种植面积达到了近3000亩,实现亩增收超2000元。现在示范区已经引入了制茶工艺生产链条,进一步提升了草珊瑚的价值。

村里的年轻人还尝试做网商,把草珊瑚茶叶放到网上进行销售,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通过共同的努力,四合村的草珊瑚种植已形成了“党支部+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的新型经营模式,以合作社为平台,组织分散社员统一培训,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构建村民长效增收机制,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2016年,灵川县四合草珊瑚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自治区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记者跟着合作社的村民龙富权在草珊瑚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现场看到,示范区建设的路网已经形成,毛竹林下,草珊瑚长得郁郁葱葱。回顾四合村这几年草珊瑚开发种植走过的历程,龙富权不由得感慨“脱贫致富的路子其实就在眼前,就在身旁,我们只要多动脑筋转个弯子,就能把它找到。”

新闻推荐

在工地滑倒 钢筋插进工人头部进入头部长达13厘米 伤者经治疗后已转危为安

刚被送入医院的伤者潘先生。(灵川县人民医院供图)本报讯(首席记者高磊盈通讯员文志立)10月30日,在灵川一工地做事的潘先生踩到...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