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昔日“茅坑”臭烘烘 今日“如厕”都市风“厕所革命”让15万农厕华丽变身

桂林日报 2017-12-30 11:08 大字

灵川县大圩镇滩子坪村村口的公用厕所。

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赵沂家“改厕”后的厕所同时装有坐便器和蹲便器,使用者可根据习惯选择。

□本报记者苏展文/摄

“一个茅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如厕难、排污难、垃圾粪便处理难等问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

作为中国旅游“厕所革命”排头兵,近年来桂林以“宜居乡村”建设为契机,推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在农村开展“厕所革命”。农村厕所的改造,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让乡村更宜居。

据统计,至2017年12月3日,全市15万个农村厕所完成了改造。改造后的农家厕所什么样?农户是否满意?近日,记者对桂林市部分示范村农户改厕情况进行了走访。

两年前,芦笛岩风景区“透明厕所”的设计让人了解了上厕所不仅可以解决“内急”,它也可以是一种美的享受。在永福县永福镇曾村,村民林正昌对这样的“美”也有自己的追求。近日,记者来到林正昌家中看到,他将自家“改厕”后的新厕所设在了家中天井一侧,从房屋进到天井,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花园小路直通厕所,厕所采用红砖搭配白色木门框的仿古设计,沿路设有大小鱼池,四周布满花草盆景,厕所已与整个花园融为一体。

“将来房子改造好了,我希望把它做成农家乐,不管是自己居住还是游客来这里都能有一个与过去不一样的体验。”林正昌说,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农村上厕所,冬天冷,夏天臭,糟糕的卫生情况让很多城市人来农村都不敢上厕所。现在村子富了,政策好了,希望以实际行动改变过去大家对农村的看法。

如果说林正昌家的“花园厕所”给人以美的感受,那么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赵沂家“改厕”后的厕所则对实用性更加讲究。经过改造,新厕所内贴上崭新的瓷砖、装上了电热水器、洗手台,和城里的卫生间并无二致。不仅如此,他家的厕所内同时安装了坐便器和蹲便器。“家里亲戚朋友多,有的人喜欢坐的,有的人喜欢蹲的。两种都装上,大家喜欢哪种用哪种,方便起来更方便。”赵沂说。

灵川县大圩镇滩子坪村是桂林市“改厨改厕”工作的试点村之一,村子位于风光秀丽的漓江畔。记者在村里走访时看到,如今村里的农户几乎都进行了厕所改造。“以前我们建的都是简易的旱厕,味道难闻,环境卫生等各方面条件落后。”滩子坪村村民小组长赵金付告诉记者,该村位于漓江畔,如厕难、排污难、卫生差等厕所问题严重影响着游客到此游玩的体验。

去年7月份,滩子坪村作为桂林市“改厨改厕”工作的试点村之一开展改厕改厨工作。政府对农户提供改造补贴,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完成了34户村民的厨房厕所改造翻新,完成经济型13座、标准型10座、舒适型11座。李桥德家里的厕所去年完成了改造,如今他家的厕所配有吊顶,铺着地板砖,有抽水箱和便池,属于舒适型,使用起来干净卫生,彻底告别了过去又脏又臭的简易厕所。

“村民们的厕所改造完成后,滩子坪村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对环境卫生问题更注重了,比过去也更讲文明了,村里乱倒垃圾的现象也没有了,到这的游客都说好。”赵金付开心地说。

据介绍,在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滩子坪村积极整治村庄周边环境,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先后投入560万元,相继完成了1000多米村道沥青路面硬化,建设公厕一座,村民房屋外立面改造7000多平方米,种草植树绿化4000多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盏,新建农家书屋,藏书1000册等。加上“厕改”这一块重要的拼图,如今滩子坪村住房整齐、道路平坦、环境优美,成为该县“宜居乡村”建设的标杆。

桂林市“美丽桂林”乡村办工作人员侯利彪说,滩子坪村是桂林农村“改厕”后的一个缩影,“实施农村厕改,不仅让农民用上了城里人的卫生厕所,更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和村容村貌。如今村子看不到以往农村的粪堆、垃圾堆,随处可见的是农民种植的鲜花和整洁的道路”。

新闻推荐

八里街“脱帽”的背后——— 灵川县打造平安“桂林北新城”综述

八里街巡警大队民警正准备出警到八里街片区巡逻。记者王文胜摄灵川县公安、工商执法人员遣返在八里街片区从事传销活动的人员。通讯员龚志军摄核心提示:灵川县八里街开发区常住人口约3万,流...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