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百姓生活更有幸福感

合肥晚报 2017-05-18 12:01 大字

青年社区

“农家书屋”是我学习的“加油站”

我名叫黄文静,是阳光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前段时间观看央视节目《朗读者》时,主持人董卿脱口而出的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名言,令我深受触动。“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我们青年小区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天堂,那便是我们社区的“农家书屋”。

书屋坐落在青年小区的社居委,配备了多张桌椅,安装了柜式空调、电脑及监控系统等便民设施。走入充满书香气味的书屋,不禁感觉到一种独特风味。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书籍,人文历史、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童话故事、励志丛书……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书屋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书屋里的书却是应有尽有、种类繁多呢!

置身于农家书屋,陶醉于知识海洋中,徜徉于智慧天空下,我感觉到如春天来了芳草的气息,我感受到秋天到了收获的喜悦。偶尔会碰到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的书友前来,相视一笑后又再次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

自从社区有了书屋,书屋的灯光便点亮了我的闲暇韶光。茶余饭后,我喜欢待在书屋里,独自享受着静谧恬淡的阅读时光。走近书架,斑斓的封面是知识殿堂的大门;走近图书,阵阵的墨香是知识殿堂的华灯;走进文字,华美的文采是知识殿堂的钥匙。

或许,这里便是天堂!

(阳光中学学生 黄文静 口述   许明荣 整理)

余墩村

法律援助是群众排忧解难的“好帮手”

我叫余国良,是大圩镇余墩村村民,今年快80岁了,2014年被查出患有胃癌中期,身体日渐消瘦,行动也不便,常年都需要靠药物来维持身体,自己没有劳动能力,于是便把土地按1104元/亩租给别人,一年到头就靠这租金来维持基本生活。老伴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一直疼痛难忍,去年病情加重以至于无法下地走路,经过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双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双足内畸形,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儿子在外打工很少回来,都是我和老伴两人相依为命。

2012年3月,我的田地就流转承包给王某了。根据合同规定,每年3月收取土地租金兑付群众。谁曾想自王某承包土地以来,每年都要催缴土地租金。后来,我因土地租金的事情找到余墩村委会希望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村书记听了这件事后并上门走访群众调查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多次和王某协商,要求兑付群众租金。

后来我们找到了镇司法所,听说了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这项民生工程。我带着当时承包地的合同来到大圩镇法律援助中心,将自己和群众的情况反应给李律师,李律师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帮助我评估解析和风险预算。李律师建议通过他们来找王某进行双方沟通协调。我们希望把拖欠我们的租金给兑付,后期不要在出现类似情况。

经过律师和王某的协商后,他把拖欠群众的租金都发放到位,并向我们保证以后绝不出现这次情况,租金一定按时发放给群众。

我由衷地庆幸我们遇上了这位优秀的援助律师,我要为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点赞,以后遇到问题我也一定会积极寻求法律援助,争取做个文明人!

(余国良 口述 余莉莉 整理)

繁华社区

民生工程以群众的名义

我叫张海霞,今年46岁,家住在骆岗街道繁华社区。我的老家在甘肃兰州,年轻时顺风顺水,从学校毕业后进了当地的工厂。后来我嫁到了合肥,进入了合钢公司,让周围的许多人羡慕不已。没想到,我赶上了改制下岗。我从企业下岗了,顿时感到无助和茫然,毕竟上有老,下有小,而生活失去了着落。

从2007年开始,我只能待业在家,我就打着照顾家庭的理由呆在家里,一家上下全靠我丈夫微薄的工资来维持生计。2012年,孩子考上了大学,花钱的地方也逐渐增多,除了日常的开支,还有孩子的交通费、住宿费、学费、同学社交活动等,确实让我们这个家庭感到有一些吃不消了。可是我一没有学历文凭,二没有专业技术,年龄快到50在人才市场上很难找到工作。

正在我为了这件事苦恼的时候,从繁华社区民生办的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现在正好有民生工程就业帮扶政策,提供社区公益性岗位,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比较稳定。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争取,我成了一名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者,不仅有了这基本工资,而且还有社会保险。这让我既意外又惊喜,来到社区上班,我更是俯下身子,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无论是文明创城还是数字化城管,无论是当巾帼志愿者还是参与秸秆禁烧,我总是冲在一线,踏踏实实、尽心尽力的干事,因为我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应当珍惜。

当然,我在人生中年得到了这份工作之后,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稳定,更有心态上的转变和自信心的增强。以前下岗后在家里当家庭主妇的时候,总是围着锅台转,绕着菜场走,失去了生活中自我的一部分,而且信息更加闭塞,感觉仿佛脱离了社会,失去了朋友。现在来到社区上班后,做了一些接地气的事情,接触了更多的信息,感觉在这个年龄还能实现一部分人生价值实属不易。

公益性岗位给我的人生带来第二个春天,感谢民生工程的就业帮扶政策,以群众的名义给我们老百姓谋到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张海霞 口述 梁英莲 刘舒伊 整理)

分路口社区

城乡医疗救助让我病有所医

我叫吴国英,今年66岁。家住望湖街道分路口社区,由于早年离异,没有住房、每月只有失地农民的551元保障金生活。儿子儿媳在工地上打临工,只有微博的收入供给小孙女上学。面对这样的困境,我感到深深的苦楚,却不知对谁哭诉。

社区民政工作人员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后,和社区领导主动来到我家,为我申请了廉租房,从此我们一家4口也有了住房,不再为每月高额的房租费而忧愁。好景不长,就在去年,我时常感到乏力、恶心、胃痛,一开始以为是胃病,吃了很多药也没有效果。后来开始呕吐,手脚、面部肿胀,我才觉得不太对劲,到医院一查,诊断结果是尿毒症,这对我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回家后,也不敢跟儿子儿媳说,因为我知道,他们再也承担不起这样高昂的医药费,他们还有孩子要养,我不想成为这个家庭的负担。

因此,我再一次来到社区寻求帮助。民生工作人员耐心的告诉我,现在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政策十分好,我这样的情况可以申请民生工程城乡医疗救助。对于低保、低收入家庭都可以不同程度的报销一定的医疗费用。同时,工作人员也让我着手准备材料申请民生工程的最低生活保障。

2016年自付的医疗费用有2万余元,医疗救助对于低保户可以报销65%的费用,这样下来自付部分大大的减少了。还有每年购买的12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报销了3万余元,真是省了不少钱。要知道,看病的这些钱大部分都是东拼西凑找亲戚找朋友,找左邻右舍借来的。如若不是医疗救助,多少年也还不起这么多钱啊。

民生工程各项政策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我这一家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更多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的经济负担,特困群体看病难的现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我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民生工程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呵护。

(吴国英 口述  赵雅娟 整理)

新闻推荐

灵川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本报灵川讯“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知道产品的生产情况及相关检测指标,实在是太方便了。”1月日,小石在超市购买黑木耳时惊喜地发现,灵川县的农产品有了二维码标签。为了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