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围堰 青狮潭的新隐患

桂林晚报 2016-05-18 10:06 大字

记者龚亮勇文/摄

近日,市民秦先生到青狮潭水库游玩,一个奇怪的景象令他心生疑惑——— 库区一些突入岸边的水域被土堤拦起,形成大大小小的水塘。秦先生担忧,如果这些围堰用于养鱼,投放的饲料和鱼群产生的粪便将汇入青狮潭,像曾经的网箱养鱼一样影响这里的生态和水质。

2013年,桂林大力推进青狮潭水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曾经遍布水面的养鱼网箱被拆除殆尽。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换来的是青狮潭水库水质从此前的劣V类逐步恢复为II类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源标准。

时过2年多,来之不易的局面再次面临挑战,究竟是谁在围堰?目的何在?记者进行了调查。

●从水库隔出来的“鱼塘”

10日上午,记者来到青狮潭库区,在位于库区中段的大坪圩自然村东北角找到这样一处围堰。

宽阔的水域在这里形成一处突角。一道百来米长、高出水面1米多的土堤将突角与库区拦断,由此构成一个数千平米大小的水塘。狭长的土堤由新翻出的泥土砌成,显然修筑时间不久。而在这道土堤外围,一道更长的土堤隐约露出水面,势将拦起更宽阔的水面。

在此围堰的,是当地的村民。

大坪圩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村里23户村民集资30多万元,计划在此围堰。上个月,村民请来挖机筑起了第一道堤。第二道堤筑了一小半,便被青狮潭水库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制止,挖机被扣。

“我们想围出这两个水塘,用来养鱼。”这位村民说,围堰选址在水库226米的最高水位线以下。水塘围成后,库区水位高时,就可以漫过土堤向水塘补水;库区水位低时,堤坝则可以起到拦截蓄水的作用。

记者看到,水塘靠近村庄的一侧为上坡走势,且没有沟渠相连。为了保证水塘里的水能更换和泄洪,堤坝面向水库预留了泄洪口。也就是说,这个水塘里的水最后只能流向青狮潭。

大坪圩并不是第一个围堰的村子。“在我们动工之前,库区有好些村子已经围起来了。”这位村民说。

记者随后来到坐落于水库与青公线公路之间、有着几十户村民的登子上村。村落与水库中间,隔着一个面积1万余平米的大水塘。将水塘与库区隔开的土堤有2米多宽,堤边种着树,路面已经长起植被。与大坪圩村的围堰相比,这条堤坝修筑的时间显然要久得多。

记者从村民的口中了解到,这处水塘面积有18亩,是“去年才有的”。水塘形成的方式与大坪圩相同——— 从岸边向水库226米最高水位线以下延伸出一条堤坝,将一个突角与水库隔断。

当地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青狮潭水库周边的围堰,目前仅他知道的就有六七处,围堰面积大的有20多亩。“其中有一处养鱼已经有一年左右时间了,水也是排到青狮潭里。”

对于围堰,青狮潭水库库区管理站不久前曾进行调查统计——— 整个库区已有11处围堰,主要分布在公平乡和兰田瑶族乡,围堰面积共计约281亩。

“青狮潭库区226米最高水位线以下是红线,绝不容许侵占。”青狮潭水库库区管理站副站长秦玉飞告诉记者,而据他们调查了解,这11处围堰绝大多数都是当地村民集体所为。

村民们为什么要围堰?

●围堰的“理由”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库区周边村民围堰,是从2014年开始的。在村民们看来,这与2013年网箱拆除不无关系。

新江村老支书龙继祥告诉记者,新江村是临近青狮潭水库人数最多的行政村之一,有9000余人口,但人均耕地只有0.1亩左右。网箱养鱼曾是村里很多人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从2013年库区网箱拆除后,这一收入断绝。

“对于五六十岁的村民来说,外出打工很难。村里这个年龄段的村民又特别多,闲着无所事事,就开始谋求新的出路。”龙继祥说,由于人多地少,禽畜养殖和经营农家乐是村民谋求增收的另外两种传统方式。但在青狮潭水库环境综合治理的大背景下,这两种方式也并非长久之策。

拆网上岸后,大坪圩村村民龙昆(化名)去年花十几万元在村子附近建起一个农家乐。房子还没封顶,就被执法人员叫停。按照桂林市政府2013年发布的《关于整治青狮潭水库水质环境的通告》的规定,库区及水库上游支流两岸禁止擅自新建、扩建、改建休闲、餐饮、娱乐等项目。

按照这一《通告》的规定,水库水位226米以上沿坡100米以内也禁止从事对水库水质造成污染的养殖活动。

看着今年生猪行情不错,登子上村村民李富贵想多养一些猪仔,但又担心猪圈随时可能面临拆除,“从去年开始,环保工作人员来我这好几次了,说今后不给再养了。”

“我们调查摸排了库区周边村民禽畜养殖的污染情况,并已经上报县政府。”灵川县环保局副局长蒋兴程告诉记者,虽然库区周边养殖户大多没有达到规模化养殖的标准,但数量众多,其中只有百来户村民的梅子村生猪总量就达到几百头。粪便无序排放等带来的污染问题,不容小视。

“库区周边村民最熟悉的还是渔业,网箱拆除后,村民就想从库区围出一小块水域,养鱼增收。”龙继祥告诉记者,以大坪圩村的围堰为例,面积约有8亩,用来养鱼,年收入预计可达10万元。

采访中,有村民称围堰后打算用自然生长的方式养鱼,所以并不会对库区水质带来影响。不过,当地一位从事渔业多年的村干部告诉记者,尽管库区水体微生物和藻类丰富,但用自然生长的方式养鱼,养殖密度小、成长周期长,收益并不理想,“这些围堰大多投入了三四十万,想要短期内收回成本,只能投放饵料进行密集化养殖。”

也有些村民称,围堰目的并非养鱼。

登子上村村民李富贵告诉记者,去年,村子周边开满野生紫云英,美丽的花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收入。为了让村子今后能以美景聚集人气,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观赏性强的柳叶马鞭草。但由于村里的土地紧缺,村民就开始向库区水域“要地”,围堰计划种植水上花卉。

●围堰之患

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围堰行为在法律法规上都不被容许。

“保护水质和保持现有库容量是青狮潭水库管理的两条红线,无论如何都不允许触犯。”青狮潭水库库区管理站副站长秦玉飞说,据他们摸排了解,库区周边不少围堰的目的是养鱼,“由于围堰内的水没有其它的出路,村民养鱼投放的饵料和产生的粪便,最后还是会流入青狮潭,必然影响库区水质。”

“即便不养鱼,这些围堰也都处于库区226米的最高水位线以下,正在蚕食库区水域面积。”秦玉飞说,一旦进入枯水季,围堰内的水被村民修筑的堤坝拦截,必然影响青狮潭水库对于下游水流的调节能力。

作为桂北最大的水库,青狮潭水库兼具灌溉、供水、发电、防洪等多种功能,为桂林市的工农业、旅游业(漓江补水)提供着大量水源,更是桂林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然而,对于围堰的治理,管理部门也面临着不小的阻力。

“库区周边11处围堰,绝大多数是村民集体行为,整治起来阻力不小。”秦玉飞说,青狮潭水库库区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每天巡查库区水域,对于准备建和在建的围堰,立即联合当地派出所及时制止。但对于已存在的围堰,目前仍在劝导村民自行拆除,以寻找治理的突破口。

有一次,秦玉飞和站里的工作人员前往劝导村民拆除围堰。村民反问,“那我们的吃饭问题怎么办?”

“这些年,政府对于青狮潭库区移民的扶持力度一直很大。”灵川县移民管理局党组成员毛秀华告诉记者,除了普惠制的库区移民直补资金和粮食补助外,灵川县政府还主动为青狮潭库区移民的新农合买单。2015年,县财政代缴新农合151万余元。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5万元。

此外,灵川县政府还加大青狮潭库区教育扶持力度,“比如,原来青狮潭库区移民子女考上一本大学,政府一次性补助8000元,现在改为每学年补助8000元。”

青狮潭水库库区管理站综合管理科科长徐辉告诉记者,为解决库区移民的产业发展和增收问题,灵川县政府多次召开县直有关单位、库区乡镇主要领导、村委干部、村民代表会议,形成了青狮潭水库生态养鱼的方案。该方案主要是组织公平、九屋、兰田几个乡镇的库区移民成立生态养鱼合作社,以不投饵、不喂料的方式进行渔业养殖,产生的效益全部用于库区移民生产和生活的改善。目前,这一方案正在前期筹划当中。

但在眼下,如何治理围堰和遏制蔓延之风仍是最为紧迫的问题。

●冒险的“代价”

与青狮潭水库约30平方公里的水域相比,281亩的围堰面积只占到千分之六左右。但是,围堰如果继续蔓延,到积重难返的时候,其危害不会低于当初的网箱养鱼。

虽然青狮潭水库库区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屡次劝导,但登子上村的围堰至今没有自行拆除的迹象。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大伙儿都还在“观望”,不敢用,但也不愿拆,僵持至今,“毕竟几十万元已经投进去了。”

而就在登子上村围堰被叫停的6个月后,大坪圩的围堰却上马了。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之所以选择这样“冒险”,是想把赌注押在管理部门有可能会“默认”上。

“政府不可能会允许这些围堰的存在。”青狮潭水库库区管理站副站长秦玉飞告诉记者,如果这些围堰发展为既成事实,会逐渐被村民占为己有,以后治理起来将更加棘手。而青狮潭水库沿岸有40多个村落,围堰之风一旦蔓延,治理难度和代价都将大大提高。

青狮潭库区网箱养鱼的蔓延和治理就是前车之鉴。

今年67岁的库区村民代表龙进兴见证了网箱养鱼发展和治理的过程。“2000年以前,库区网箱养鱼还只是零零星星,此后规模开始慢慢扩大。”龙进兴告诉记者,2006年前后,政府也曾治理过网箱养鱼,但并不彻底,结果是网箱愈加泛滥。

据当地政府统计,到2013年6月,青狮潭库区网箱养殖户达346户,养殖总面积近30万平米,每天向水库投放鱼料约400吨。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库区水质。“在2013年拆除网箱之前,青狮潭库区水质一度达到劣V类。”灵川县环保局副局长蒋兴程告诉记者,此后,库区水质逐渐好转,逐步恢复到现在的II类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源标准。

这一水质改善的背后,是昂贵的代价。

报道显示,在2013年的网箱治理行动,仅青狮潭水库水质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就抽调300多人。为了补助自行拆除网箱、完善库区道路、收购小鱼和组建临时执法工作组等以推进治理工作,桂林市财政安排了2500万元专项整治资金,灵川县的自筹资金更高达4000多万元。

“这一次围堰治理,没有打算给予村民补偿。”青狮潭水库库区管理站的一位负责人担心,如果围堰继续蔓延,将有更多的村民为自己的“冒险”付出沉重的代价,“据我们了解,有的围堰已经集资投入了七八十万元。”

新闻推荐

三个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获国家支持

本报讯(记者邱浩通讯员龙海波)近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下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项目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桂林市3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2230万元。&...

灵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