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铁探伤工 给铁路“体检”的“医生”

桂林晚报 2016-03-28 02:00 大字

?韦堃正在对焊接接头处探伤。

?陈安坤和工友在查看探伤仪上的波形图。

距离桂林市第一趟高铁通车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市民在享受着高铁为出行带来的便利时,也许都忽略了这样一群奋斗在站台下的人。

他们没有舒适的办公环境,常常要在野外经历风雨“洗礼”;为了让高铁能在白天正常运行,他们不得不在夜间开展工作;他们为行车安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却很少被人想起。他们就是高速铁路钢轨探伤工,为全市高铁钢轨“看病”的“医生”。

●黑夜中的检测者

20日晚上11点10分,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记者跟随桂林高铁工务段的7名探伤工来到灵川县灵川镇马岭附近,今晚的探伤工作将在定江线路所展开。天公不作美,到达作业地点后雨势突然变大,还伴随着闪电和阵阵雷声。由于天气原因,班长廖成和工长陈安坤只好在工程车内完成了人员及器具清点,并交待当晚的探伤任务和注意事项。

晚上11点35分,这是原本规定开始作业的时间。天气并没有好转,所有的探伤人员只能在车里等候。“作业时间一直到凌晨3点35分,如果晚点天气变好了,我们还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陈安坤说,受到高铁运行时间的限制,探伤工作只能在夜间进行,一到结束时间就必须从轨道上撤离,不能擅自延长作业时间。

“这里是带有三万伏高压电的电气化区段,根据规定,为了人员、器具的安全,遇到雷雨时绝不能上道作业。”陈安坤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打雷和闪电却并未停下,探伤工们只好继续等待。

21日凌晨2点,天气终于好转,7名探伤工带着钢轨探伤仪、焊缝探伤仪等设备进入作业地点,开始对区域内的3组道岔及14个焊接接头进行探伤。由于轨枕比较湿滑,记者只能慢慢往前走,探伤工们却以最快的速度走到第一个道岔开始探伤。道岔是钢轨探伤的重点检查对象,因为此处为列车变道的位置,接合处又比较薄弱,若疏于检查很有可能酿成事故。

“要检查道岔前后40米的钢轨是否存在损伤,发现问题探伤仪就会发出警报声,通过显示屏上的波形也能看出来。”陈安坤一边推着钢轨探伤仪前进一边向记者介绍,“一段铁路来回要检查四次,检查完一组大约需要20分钟。”他表示,遇到钢轨接头处还要回推几遍,以辅助检查内部是否有损伤。

正在对焊接处探伤的韦堃告诉记者,探伤前先要除掉钢轨上的锈,否则就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记者看到,一台焊缝探伤仪共有四个探头,探伤工先用一个探头检测后,再将仪器调成双探头的模式再次检验。“探头的性能指标不同,折射的角度也不一样,使用4个探头就是为了全方位地对接头处进行探伤。”

一个多小时后作业结束,在所有人员从现场离开前,廖成再次对人员和器具进行了清点。他告诉记者,清点时不能有一点疏忽,留下任何物件在轨道上都可能引发危险。

●一年要走1800公里

据了解,桂林高铁工务段是2014年随着桂林市高铁开通才成立的,专门负责对高铁经过的钢轨探伤。目前,段内共有35名探伤工。

“探伤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检查非焊缝地带的钢轨是否存在核伤、裂纹、擦伤、掉块等,另一种则是对焊接处进行检查。”陈安坤说,为了保证安全,每次作业时工友们都会按分组集体行动。“每个班组大约有8至9个人,每年要完成408公里的检查任务。”

据他介绍,408公里仅仅是单线长度,因为铁路分为上下行双线,因此每年检测的实际长度为816公里。“但实际要走的距离还会更长,一年差不多要走1800多公里。”他说,因为铁路上不方便行走,一年下来往往要穿坏好几双鞋。

探伤工张长亨告诉记者,通常每天的规定作业时间为4个小时,大约要行走7公里。尽管路程不算长,但由于探伤仪警报响起时必须停下来仔细检查,走完全程需三个多小时。除了作业时间外,在路途上也要花费不少时间。“如果作业地点比较远,就要提前出发去现场,作业结束后还要花一两个小时回来,到家常常已经是清晨五点多。”

探伤的工作看来简单,实际上却是门技术活。除了要能熟练操作探伤的仪器之外,还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当探伤仪发出警报声时,其实并不意味着该处一定有损伤,这时就必须反复测量,并且借助经验判断是否真的有伤损。”张长亨说,初入行的探伤工很难准确判断出钢轨的伤损情况,必须跟随老师傅学习。“比如车轮从铁轨开过后会产生光带,经验丰富的人通过光带就能看出钢轨是否存在损伤,从而对这个地方加强检验。”

记者了解到,钢轨探伤工在上岗前必须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单位还会定期组织学习业务知识,探伤工每个月都要参加考试。“做好这份工作除了理论知识外,还要不断加强实践,并且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工作的自觉性。”陈安坤说。

●辛苦却倍感光荣

钢轨探伤工属于野外作业,无论是高铁探伤工还是普铁探伤工,即使天气恶劣也必须坚持工作,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大部分高铁探伤工以前都是帮普铁探伤的,因为普铁24小时都有列车经过,只能利用间隙上道探伤,一旦列车到来,就必须抬着机器快速下道。”陈安坤说,由于探伤仪里加有耦合剂,整个机器有六七十斤。“每天大约有20多趟列车经过,就必须抬着仪器上、下道40多次,还是蛮辛苦的,尤其是对女探伤工而言。”

在廖成看来,虽然高铁探伤免去了白天的日晒,但夜间视线条件差、蚊虫多,并不比白天作业轻松。“长期熬夜工作对身体肯定不好,有些探伤的地点很远,遇到车不能到达的地方,就要翻山越岭过去。”

“这份工作很难照顾到家里,也常常要去周边地区检查铁轨,好几天都回不了家。”廖成说,特别是春运等比较繁忙的时间段,就必须加密检查的频率,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工作确实很辛苦,也想过退缩和放弃,但只要一想到工友们团结的身影和肩负的责任,就会重振精神。

“我们常说高铁要‘严检慎修\’,钢轨的探伤工作对整条铁路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我们认真去发现和鉴定铁轨的伤损度,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陈安坤表示,正是因为自己的工作与铁路运输和旅客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时刻都会提醒自己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在陈安坤看来,钢轨探伤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对人民群众的责任。他告诉记者,从业35年来,目前他检查过的铁路都能及时发现问题,没有因为自身疏忽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看到列车能够安全运行,工友们都会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没有愧对‘钢轨医生\’这个光荣的称号。”

记者唐霁云文/摄

新闻推荐

神岭山上杜鹃开

壮观的神岭杜鹃神岭杜鹃引来不少游人。...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