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江头洲 至今仍遗“爱莲”风

广西日报 2014-12-25 17:18 大字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罗劲松 文/图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宋代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早已众人皆知。然而,“灵川县江头洲村聚居着周敦颐一支后裔”,知道这一信息的人就不多了。12月7日,记者慕名前往探访——

1

爱莲祠里意韵深

在灵川县青狮潭镇下车,穿过一片松树林,古木掩映中,隐约可见前方一片飞檐翘角。来到村头,迎面便见一座古朴典雅的老祠堂。祠堂门檐上,醒目地悬挂着“爱莲祠”牌匾。厅堂里,供有宋代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的画像。

翻开祠堂里保存的《周氏族谱》,里面详细记载着周敦颐第14代后人于明代弘治年间由湖南道州迁徙至灵川县九屋乡江头洲的历程……

看守祠堂的老周告诉记者:江头洲村150多户人家中,90%为周姓。这座爱莲祠,便是周氏家族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纪念先祖周敦颐建造的。原为五进,如今仅存三进,分别为大门楼、兴宗门、文渊楼。信步来到文渊楼,厢房里陈列着不少村民捐献的古物。其中,一个陈旧的木制书箱和一对竹制书篮让记者颇感新奇。

老周感慨:“为了不辱没先祖名声,当年一代代周家人就是背着这书箱、挑着这书篮,不辞劳苦去灵川、桂林赶考的。”

与一般家祠专用于祭祖不同,爱莲祠中的文渊楼是周氏家族子弟当年读书的地方。楼内房门、梁柱上,随处可见“心诚功就 水滴石穿”等励志楹联。

祠堂里诸多建筑元素也饱含意蕴——梁柱涂成黑色,代表淤泥;壁板染为红色,象征莲花;梁柱与壁板相接,寓含“出淤泥而不染”。

祠堂里的木窗格也与众不同,呈不规则图形。老周告诉记者:窗中木格是由一个个汉字组成的,分别为“循礼、遏制、的秀、慎言、敏事、亲贤”6组词语。这些词语全部取自《周氏家训》,是周氏家族为人处世的原则。祖上将这些词语拼嵌在窗格里,为的是让子孙后代天天面对,日日反思。

2

悠然一座“清官村”

在祠堂墙上悬挂的统计表里,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字:从清嘉庆年间至清末100余年间,江头洲村共有168人通过科举出仕,其中秀才上百人,县学74人,府学46人,贡生31人,国子监生36人,举人27人,会试贡士8人,进士8人,庶吉士7人。村中更流传着“一门两进士”“三代庶吉士”、“四代四举人”“五代五知县”的美谈。

沿村中鹅卵石铺设的“进士街”来到出了两个进士的周家,年过八旬的周老兴致勃勃谈起祖上周启运在清道光年间中进士后,先后担任江宁布政使、直隶按察使并代理两江总督的风光岁月。据史料记载,周启运在任时虽官高权重却并无骄奢恶习,平素里热衷于造书院施教化,修水利除水患。钦差大臣林则徐巡视时曾赠予其两个字:“好官!”

绕行至村中“举人路”,走进清乾隆庚子年(1780年)中举的周履谦的老宅院里,听周家人谈起先后在四川盐源、梁山等6个县任知县的先祖往事——周履谦为官以“廉洁奉公”著称,曾写下“贪一文绝子灭孙,冤百姓男盗女娼”的誓言以自律。在梁山任上去世时,部属整理他的财物,结果“内无余帛,外无盈财”。当地士民见此情景无不诚服,纷纷捐资将周履谦的灵柩千里迢迢护送回江头洲村,并将其自律终生的誓言刻于墓碑之上。

在村中绕行一周,随处可见一座座老宅院门口悬挂的一块块标明房主当年身世的牌匾,一个个令人赞叹的生动形象相继浮现在眼前——德高望重、慈善可风的“神医”周泽润,“桂林十大才子”之一周冠,“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运动领袖周瑞琦……

3

“笔架”“官印”靠不住

“江头洲村怎么会出这么多人才?”面对记者的提问,几位围坐在村头古树下聊天的村民各有各的见解——

一位周姓老人指着远方几座山峰说:“你看那山,像不像古人用的笔架和官印?江头洲村能出这么多贤人大官,和这风水有很大关系哦!”

老人的话马上引起身边一位中年村民质疑:“照你这么说,这风水怎么就只保佑古人,在后代身上就不太灵了呢?”这位村民接着感叹家中孩子读书不“发狠”:“一捧起书就没精神,一进到镇子里的网吧就来劲!”

谈起这一令人生忧的现象,一位村干部也深有同感。他指着爱莲祠文渊楼木柱上前辈刻下的一副对联——“学以精微通广大 家缘清俭促平安”对记者感慨:“风水是靠不住的,还是要努力在村里营造一股浓浓的学习风气才行啊!”

为了传承祖上的“崇德尚文”风尚,江头洲人一商议,决定整理印发《周氏家训》,村里人手一本。同时,立规矩保护、维修祖上遗留下来的上百幢明清年间的老宅院。因为,这一幢幢雕梁画栋的老宅院不仅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还寄寓着祖上的精神追求。

4

开发旅游尚新风

20多位威信高的村民组成“江头洲村古民居保护管理委员会”,专管村中古宅、古巷的修复、开发事宜。管委会一成立,便干了几件很得人心的事——

村里近几年不断有人建新楼,“火柴盒一样的砖房”夹在古宅群里很不协调,破坏了江头洲古民居的文化韵味!于是,管委会作出决定:今后建新房要远离古宅,靠近古宅的新房样式要和古宅风格协调。

周家祖上视读书为神圣之事,曾立下诸多规矩,连写了字的废纸都不能乱丢,要在每月初一、十五两天集中到村头“字厨”塔里统一焚烧,焚香叩拜,以示对文字的尊崇。可是,老祖宗建造的“字厨”塔早在“文革”时就被毁了。管委会筹款复建的村中第一座古建筑,就是立于村头明代古桥旁的“字厨”塔。村里一条条泥泞的老街巷也全部整修,重新铺上石板、鹅卵石,分别起名“举人路”“进士街”“秀才巷”……

酒香不怕巷子深。江头洲村的名声,渐渐传出灵川,传出桂林。2014年3月,江头洲村荣获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一群群游客慕名而来,江头洲村成为“桂林乡村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有了门票等旅游收入的江头洲村马上立下规矩:收入必须全部用在古宅维修和旅游开发上,谁也不能挪作他用。同时,为村里的业余导游和村民立下“守则”:不许索取小费,不许兜售土特产,游客进入各家宅院参观要热情接待,不得拒客于门外……

结束采访时,守祠人老周要记者就村里旅游环境提点意见。记者想了想,开玩笑道:“最大的遗憾是在村里没有见到真正的莲花。”老周先是一愣,转而机智地回答:“作为周敦颐的后人,我们永远把莲花种在心里。”

是的,“爱莲”不应流于形式。从江头洲人的质朴、勤俭和文明风范里,记者已经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爱莲”遗风……

新闻推荐

高铁桂林西站开通运营

本报灵川讯(记者/王春楠通讯员/李育全)1月10日10时23分,随着广州南开往贵阳北的D2804次列车缓缓停靠站台,桂林西站正式启用,桂林高铁枢纽形成桂林站、桂林北站、桂林西站“三足鼎立”新格局。桂林西站...

灵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