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港北区:科技创新打造农民增收“聚宝盆”

贵港日报 2014-12-19 15:51 大字

港北讯 昔日吹尽黄沙不见金的荒山野岭,如今瓜果漫山遍野,产业红火,成了农民致富的“聚宝盆”。这是笔者在港北区庆丰镇都炉村六乌山上看到的可喜一幕。

都炉村有13600亩山地,近年来,村民先后发展种植沙糖桔、黄帝柑、油茶、无公害蔬菜等,同时进行林下循环养殖,让昔日光秃秃的六乌山变成了美丽生态园。

这是港北区实施科技创新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精心打造农民增收致富“聚宝盆”,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个缩影。

科技领航 示范带动

大圩镇仁乐穿心莲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创建于2010年,主要是在玉米地、花生地推广套种穿心莲中药材,现已发展到1万多亩,是全市重要的穿心莲种植基地,年总产值300万元左右。乐堂村韦福贵告诉笔者,去年他种植8亩玉米套种穿心莲,收入就有3万元左右。

庆丰镇都炉六乌山养猪循环利用协会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定期聘请专家对会员进行培训,并采用猪—沼(气)—果(蔬菜)的循环利用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平均每户增收节支达1万多元。最近,该协会和大圩镇仁乐穿心莲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双双获得中国科协和财政部2014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

武乐乡水石荔枝协会、中里乡吉龙村三望养猪协会、意科乐果蔬科普示范基地、港丰瑶山鸡养殖科普示范基地、庆丰镇高桥村无公害优质谷协会……遍地开花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种养协会在特色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领航、辐射带动作用,共辐射带动种养户2万多户。

该区还积极利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开辟创业基地,使之成为引领返乡农民工创业致富的平台。目前,该区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种养类家庭农场12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6家),辐射带动农民4.32万户18.14万人。

科技创新 助农增收

该区加强花卉、蔬菜、食用菌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及增产技术的研究应用,积极开展以节地、节水、节肥为主的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和生物链循环为主的农业循环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助推农民增收的作用。据了解,今年该区套种穿心莲面积达1.93万亩、桑园面积5400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800多亩。上半年仅养桑蚕就达1.6万多张,产鲜茧达588吨,实现产值21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10多万元。

该区还打造休闲旅游农家乐,使农村经济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庆丰镇夏里村是2013年全市“以小并大”土地流转试点村,仅一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蔬菜种植区、水稻种植和加工区、生态养殖区、休闲农业旅游区等四大板块已实现经济效益,科技助力推动效果凸显。

科技培训 如虎添翼

结合农村、基地产业发展特点,今年以来,该区选派63名涉及水稻、桑蚕、蔬菜、畜牧、林果、水产等领域的科技特派员,进村入屯,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为依托,大力引进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品种。他们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一对一帮扶等途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帮助群众解决从生产技术至产品销售各类相关难题,大大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致富能力。

该区还重点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能手、专业合作社领办人,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科技型农民。今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技人员上万人次、种粮大户1800多户、致富能手3000多人。

为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该区组织农技中心、植保站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办起“田间课堂”,直接面对农户,由农民“点题”,农技人员“配菜”,手把手传授技术,指导农民进行农作物田间管理,适时为农民朋友送上“科技营养餐”,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今年上半年,该区共开展水稻育秧技术、超级稻栽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桑园间套种马铃薯、果树促花保果、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综合配套技术等培训班49期(次),培训农民1.9万人次,印发各种农业科技资料(明白纸)20万余份。 (韦锦强)

新闻推荐

救人“攀爬哥”受表彰 义捐奖励再现大爱

...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