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编织市民放心的农产品安全网—桂林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民生工程”扫描

桂林日报 2014-05-23 13:30 大字

?经检疫合格准备出厂的猪肉

?对蔬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时下,由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增强,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成为人们饭桌上的“香饽饽”,消费者的观念普遍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近日,记者就这个问题走访了一些市民,大部分市民表示:他们在购买农产品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其次才是价格。在餐馆就餐,市民最关注使用的食用油是否合格、餐具是否卫生;购买蔬菜、水果、粮食,市民最关心是否有农药残留及是否为转基因产品;购买肉禽蛋奶,大家最担心买到含瘦肉精的肉、掺有三聚氰胺的奶;等等。

与此同时,市政府相关部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各级各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全面加强监管,为市民筑起了一道道“吃得健康”的防护墙和安全网,以确保桂林市“菜篮子”的安全和稳定,使桂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

□本报记者文烨文/摄

构筑一道道蔬菜上市安检关

5月13日早上8时30分,西门市场,各类农副产品琳琅满目,买卖蔬菜的市民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两名穿着白大褂、挂着工作牌的工作人员,提着一个塑料桶,在蔬菜行依次提取各种蔬菜的小样,用保鲜袋包装好,并贴上标签。这两位便是桂林市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室驻西门市场的检测员,她们每天要对上市的蔬菜进行取样,然后进行高残农药检测。

记者在监测室看到,检测员侯菊珍正在对送来的蔬菜样品依次进行检测。“家事国事天下事,农产品安全是大事。加强农药残留检测,杜绝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入市,让市民吃上放心菜,就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记者采访得知,她们每天要在西门市场取样检测145个摊位的蔬菜样品,对发现残留农药超标的,便协助工商、市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没收并销毁那些残留农药超标的蔬菜,以杜绝其摆上餐桌。今年以来,她们已于3月、4月先后检测出并销毁残留农药超标的小白菜、上海青各一批。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桂林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副站长杨培权告诉记者,桂林市目前在市、县、乡三级都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村级配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管员。各县、区均建有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室,135个乡镇建有农产品检测站和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市区22个主要农贸市场建有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另在市区还设有1个中心办公室和1个流动监测室,为市民筑起了一道道“吃得健康”的防护墙。

据悉,乡镇农药残留检测站在蔬菜采收季节,每周至少要对生产基地准备上市的蔬菜抽检两次以上,并做好农产品检测档案,未达到农药安全间隔期的产品严禁上市销售。主要农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每天要对市场交易的蔬菜进行抽检,检测不合格的立即交工商和市场管理部门销毁处理。

“桂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立体监管体系是以市级农业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以县级检测机构为骨干,以基地和市场检测点为补充的‘两级、三层\’检测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桂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促使桂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在农业部每年的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抽检中,桂林市被抽检的产品合格率达100%。”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宋桂林科长说。

放心农产品生产从源头抓起

目前,灵川大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紫长茄、四季豆、黄瓜等蔬菜已大量上市。5月16日上午,记者在大圩农贸批发市场看到交易蔬菜的场面非常火爆。

大圩镇周志诚镇长告诉记者,桂林市和灵川县在大圩建有无公害蔬菜基地,年种植无公害蔬菜7万多亩,年产蔬菜10多万吨,年蔬菜总产值约2亿元。

据宋桂林介绍,到2013年底,桂林市种植业共认定各类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362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86万亩,有机食品基地面积1.2万亩,已认定的农业“三品”基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0.89%;建设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片、点)40多个、面积近190万亩,自治区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片、点)50多个、面积近40万亩。

记者在市水产畜牧兽医局采访获悉,桂林市禽畜水产养殖也特别重视从源头把好安全关,目前全市已通过养殖业无公害水产畜牧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63个,建起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4家、自治区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8家。2012年,美冠原种猪场跻身全国56家“核心种猪场”行列。

实行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者安全。通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桂林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在得到提升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明显不断提高。

上市肉产品检疫抓得严格

动物检疫要经过什么样的程序?

5月14日凌晨4时30分,记者来到芦笛路市肉联厂进行了采访,了解到动物检疫工作要按农业部规定经过严格的程序。

宰前活体要经过瘦肉精、各类疾病两道检疫程序合格后,方可进入定点屠宰场宰杀,宰杀后的肉体还要进行头部、胴体、内脏、旋毛虫4关检疫,全部无病害合格后才进入总检,加盖检疫验讫章后方可出厂上市。

桂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曾维军所长告诉记者,养殖要防疫,出栏要检疫。监督人员会定期或者随时抽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防范使用损害人体的激素及添加剂。目前全市有135个乡镇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设有定点屠宰场(点)99个,设有动物检疫申报点268个,各动物检疫申报点均依法设立,统一挂牌,严格执行《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据介绍,为杜绝检疫工作中跨区域开证、不检疫就出证、买卖检疫证等现象,桂林市在全市推行了动物产品检疫电子出证。现市、县两级屠宰场已全部实行动物产品检疫电子出证,实现了动物卫生证章标识信息化管理和动物产品检疫可追溯管理。

记者采访获悉,2013年,在农业部对桂林市猪肉瘦肉精快速监测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投入的检测中,合格率达100%。

无害化处理工作成广西“标兵”

5月14日上午,记者在尧山脚下的桂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无害化处理中心采访了解到,中心每天都要将通过检疫查获的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集中运到中心销毁,坚决杜绝病害肉类进入市场。

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据曾维军介绍,桂林市无害化处理中心设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日常运行良好,无害化处理工作一直是广西的“标兵”,其他省市多次来桂林市动物化制场参观考察。2013年10月底,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到桂林市化制场实地考察,对桂林市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病死动物不屠宰,病害肉类不买卖。目前,桂林市无害化处理中心主要承担五城区动物检疫、实验动物、化验诊断、动物诊疗及漓江流域城区段打捞的病害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年平均销毁病害大中型动物8400多头、病害禽类及小动物10000多只,病害动物产品300多吨。

桂林市于2013年8月引进先进的“爱牧”无害化处理设备,通过高温与生物降解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效处理病害动物尸体组织、杀灭病原微生物,避免二次污染,做到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同时达到了减少投入、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质量安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记者在市政府采访了解到,市委、市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稳定民心的关键措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加大宣传力度,监管制度逐步完善,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各方参与的监管机制,创造了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环境,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去年,桂林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74.51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328元,同比分别增长6.6%和15.9%。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去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的通知》,初步建立起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桂林市农业部门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全市100%的农药生产厂家、90%以上的经销点做到监管到位,对辖区内农资经营门店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农资大检查,净化了农业投入品市场。市水产畜牧兽医部门通过对全市兽药经营企业实行GSP管理软件安装使用,实现了对兽药经营企业日常经营状况的网络化管理,并结合实地抽查,有效推进了兽药经营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在生产源头,全市135个乡镇农药残留检测站,每个检测站每月检测样品数不低于50个,未达到农药安全间隔期的产品严禁上市销售。“三品一标”企业都建有生产档案记录,如实记录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采购地点、购入数量、产品批准文号、用法、用量、使用和停用日期、休药期、间隔期、使用人等。

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名牌农产品。近年来,桂林市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名牌农产品的认证、认定工作。目前,全市已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83个(其中养殖业63个)、绿色食品51个、有机农产品4个,灌阳雪梨、荔浦马蹄、资源红提、龙脊辣椒、全州东山猪、恭城竹狸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登记保护。名特优农产品数量的增加,成为桂林市农产品创收的主力军。

新闻推荐

昨暴雨突袭 桂林市各地险情频现

在永福百寿,救援人员调来挖机将被大水围困的祖孙二人送至安全地带。通讯员 李果东摄▲昨日,桂林市区、全州、兴安等县迎来暴雨天...

灵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