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标:农民眼里的“杀虫王”
□本报记者苏展
人物档案:
罗标,男,汉族,1959年12月出生。
第五届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2006年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第九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叮铃铃……灌阳县农业局罗标的电话又响起了,这次电话那头是来咨询梨树长虫应该用什么药,并恳请他上门帮看看。类似这样的电话罗标每天不知要接多少个,都是农民群众打来的,不论周末、节假日或下班时间,他都及时回复解答,指导农民病虫害防治工作。
植保工作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甚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1981年,罗标从桂林农校毕业后便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从事植保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及时准确地发布病虫预报容不得半点马虎。担负着灌阳县农业病虫害测报和防治工作的罗标常与测报站的同志走山路、坐田埂、住野外,观察、记载病虫发生规律,有时在田间地头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39年来,他走遍了灌阳县的138个行政村,先后骑坏了3辆自行车、2台电动车、1台摩托车。
由于以前站里没有虫情观测圃,为了验证预报的准确性和防治技术措施效果,他曾将农村父母亲责任田变成科学实验对比田。这还不“过瘾”,后来他又在住房的天楼顶、阳台上种植了主要农作物,把田间、果园的病虫带回家来接种饲养,把种得很好的盆栽作物故意让病虫来为害,通过近距离观察病虫,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4-1996年,枣疯病发病十分猖獗,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自治区科委下达了“菱绞叶蝉在桂北发生规律研究”科研项目。面对经费不足和人手少的困难,罗标毅然接手了这项艰巨的研究任务。当时测报站只有3人参与项目研究,其中2人是女同志,最艰苦、最繁重、最复杂的工作他都担过去。
过春节了,人们正在忙着杀鸡杀鸭,而他却在妻子的帮助下给虫子拍照片,夜里打着手电筒去观察传毒昆虫的抗寒性。他主持的项目最终荣获桂林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农牧渔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证书。
多年来,罗标先后主持开展了菱纹叶蝉、柿绒蚧、柑桔粉虱、食心虫、桃李蚜虫、茶黄螨等多种病虫的观察研究和防治工作,在他的努力下,灌阳县的病虫预报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群众尊称他为“杀虫王”。
新闻推荐
王建平当我们从全国视角去观照此次展播的广播影视作品时,会惊喜地发现《铁血湘江》《湘江1934·向死而生》和《维和西非》...
灌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灌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