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种菌子的“90后”海归硕士卿荟理:广阔天地 大有可为

桂林日报 2018-07-04 10:00 大字

时间进入6月之后,卿荟理开始忙碌。

“这段时间每天都要来做菌种,去年种植羊肚菌成功之后,今年我打算引进另一个品种———黑皮鸡菌。这段时间就是在做鸡菌的菌种。”卿荟理一边在中南村恒温的实验室里制配菌种营养基,一边向记者介绍。制作菌种是食用菌种植里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了日后能不能出菇、出菇的质量如何,所以卿荟理一点儿也不敢松懈,每天一大早就钻进实验室,直到傍晚才回家。

1990年出生的卿荟理从小在桂林市长大,2011年,他到加拿大的布鲁克大学留学,本科的专业是金融学,硕士学的是工商管理,直到2017年回国。如若循规蹈矩,他或许会西装革履地在一线城市成为一名投行基金经理,但他却选择回到家乡桂林当起了一个“农民”。

去年,在灌阳文市镇桂岩村、灵川公平乡中南村与临桂五通镇梅田寨村,卿荟理流转租用村民们的土地作为羊肚菌科研生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3个基地总面积400多亩。2017年10月,卿荟理到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学习羊肚菌栽培技术,并带回了羊肚菌优良母种,自己生产原种和栽培种。2017年12月中旬初次试栽了150亩,从栽培到出菇仅用了70天左右,实现了羊肚菌人工规模化栽培以来首次在亚热带地区栽培成功,该示范基地也是广西首个羊肚菌规模化种植基地。

羊肚菌是冬季农业的热门种植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农民农闲时的闲置土地,市场售价也不菲,春节期间鲜菇每斤甚至能卖到上百元。中南村的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基地解决了我们村很多妇女还有40—50岁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为他们不方便外出打工,所以能在家门口挣钱是一件好事,忙碌的时候基地最多需要100多名工人。”

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像卿荟理这样的“新型农民”扎根,并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有生力量。他们认为乡村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也想要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展拳脚“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可能会觉得农业创业不够‘高大上\’,但我不这样认为。国家的政策决定了农业其实大有可为,我想用自己的技术还有一个个优质的项目,以点带面带动附近村庄的农业产业发展,辐射更多的村民能够实现就近增收,羊肚菌种植仅仅是一个开始。”卿荟理说。

目前卿荟理的3个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共有大棚800多个,目标年产量6万公斤,年产值1200万元,预计可帮扶农户2200户,其中贫困户600户。眼下,正是食用菌种植的农闲季节,中南村基地里的大棚大部分被拆掉,有十几名工人在田间忙碌着,打理坠满枝头的黄瓜、八棱瓜等,这样的菌菜轮作有机栽培农业模式让基地一年四季都生机盎然,也承载着人们满满的期待。

新闻推荐

桂林师专书法送教到灌阳

6月初,桂林师专组织书法教学专家到灌阳县开展书法送教活动,先后在该县直属一小、新圩中学、红旗中学、民族中学举办书法知...

灌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