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灌阳积极探索“一村一品”推进精准扶贫

桂林日报 2017-08-10 12:15 大字

(上接第一版)石风村的发展,只是灌阳县“量身定制”扶贫政策的一个缩影。去年,灌阳县洞井瑶族乡椅山村、黄关镇顺溪村、新街镇石风村、水车乡三皇村等11个贫困村,通过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设施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从“单打独斗”到集约经营土地流转助推产业扶贫

眼下正是灌阳夏种蔬菜上市的季节。在洞井瑶乡椅山村的灌阳县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挂满枝头的辣椒和西红柿等蔬菜已经进入成熟期,许多农村务工人员有的在采摘、有的在装运,呈现出一片丰收的场景。

去年脱贫的村民唐宏爱正在基地里打零工。“我现在有三份收入,降低了种植风险。”他告诉记者,他将自家2亩地通过土地流转获得1200元收入;在合作社指导下他自留3亩地种辣椒,纯收入约15000元;自家地忙完后他到基地干活每天还有100元收入。

“我们村原来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去年实现了整体脱贫,全村64户贫困户有51户脱贫。土地流转在产业扶贫中功不可没。”椅山村支书、基地核心区种植大户唐静,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280亩蔬菜。他介绍,基地优先让当地贫困户负责蔬菜的种植、管护和采收工作,每人每月能够获得1600元左右的务工费。土地流转不仅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还解决了当前农村留守人员的务工问题,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田还是这些田,地还是这些地,但土地流转让灌阳农民从“单打独斗”到土地集约经营,甚至“抱团”闯富路。目前,灌阳县农村承包耕地经营权流转已达17万亩,连片200亩以上的示范点全县共计29个,4.1万农户今年已在“流转”中获得租金收入8500万元。

考虑当前着眼长远今年14个贫困村有望脱贫

黄关镇猫儿石村是灌阳县“十三五”区定贫困村,今年要求整村脱贫摘帽。该村地处偏僻山区,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属于“空壳村”。如何才能实现2017年整村脱贫任务?在县里和扶贫单位帮助下,村里确定了打造一个主导产业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去年,村委成立猫儿石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动员贫困户自愿加入,抱团发展。今年以来,合作社已购入猪仔500头,首批生猪于今年11月可以出栏。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每个入股户年收入达到7100元。

“回村里入股打工,一来父母年纪大了方便照顾,二来在外面打工吃住开销大,也存不了多少钱。”村民戴冬明说,今年春节后,他和妻子不再外出打工,通过申请扶贫贷款,他们成了猪场的股东,在猪场工作两人每月有3600元工资,年底还能领取7000多元的分红,夫妻俩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

要彻底脱贫,必须既考虑眼前又着眼长远。今年,灌阳县整合安排2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2016年脱贫村和2017年预脱贫村共2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该县还选出条件较好的10个贫困村,共投入1000万元,让每个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并补贴100万元培育特色生态养殖产业。为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村民合作社,该县另投入650万元,扎实推进全县65个贫困村“一村一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开发。

同时,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灌阳县全力抓好水果、水稻、油茶三大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以“春季赏花、夏秋采果、冬日看雪、四季徒步、吃农家饭”为主题的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使其切实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支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灌阳县还实行单位包村、干部结对包户和工作组包干结对帮扶机制,组建138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全县2586名干部职工与11004户贫困户结对帮扶,确保帮扶主体落实到户到人。并根据贫困家庭经济、社会关系变动情况,动态管理扶贫对象,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帮扶措施精准、结对成效精准。

“2016年,灌阳县完成11个贫困村、7378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6.18%下降到13.22%,获得自治区2016年脱贫摘帽奖励资金358万元,脱贫工作首战告捷。”灌阳县县委书记陆桂弟表示,该县将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主动积极作为,传导压力,完善机制抓落实,确保今年完成14个贫困村、11600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任务。

新闻推荐

德艺双馨的梨园奇才——— 记桂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马艺松

?《演火棍》中的孟良(马艺松饰)马季(右)与马艺松合影1965年参加中南会演的《山乡风云》剧照。马艺松(左六)在其中饰演主角黑牛。《光辉的一生》中,马艺松饰演焦裕禄。马艺松饰演的包公□本报记者...

灌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灌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