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水甲天下 桂剧三百年

桂林晚报 2017-06-06 19:56 大字

新编大型历史题材桂剧《大儒还乡》。(资料图)

■钟毅

桂剧发源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形成于明未清初,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桂剧流传于广西的北部、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是广西各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地方剧种和中国十大剧种之一。

桂剧起源众说纷纭

桂剧起源于明未清初的桂林,关于桂剧的起源问题,由于缺少文字记载,历来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出自靖江王府说;二是徽调传入说;三是源自弋阳腔说;四是祁剧传入说。据《桂林市志》载:“桂剧是明清时期形成并流行于桂林和桂北地区的地方剧种之一。其成因有多种流传,其一为清代嘉庆末年,安徽人萧德元、邵士庵二人宦游桂林,传授徽调,后由徽调演变为桂调,即桂剧。”

持桂剧源自祁剧之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焦菊隐等。20世纪40年代,欧阳予倩、焦菊隐在桂林从事桂剧改革,他们在搜集了大量的桂剧方面资料,并经过考证,认为桂剧最先是由湖南的祁剧传入桂林,并在吸收了当地的民间艺术,改变了舞台语言后,最终才演变成为桂剧的。

总之,桂剧从萌芽至成型,是经过数百年的实践、演变,吸收了徽调(二黄、吹腔)、甘肃调(西皮)、南曲(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以及湘剧、祁剧等的唱腔曲牌,并由初始用北方语言演唱发展到用桂林方言演唱,最后形成了今天包括高、昆、吹、弹、杂等五大声腔的综合型地方剧种。这就像任何一条大江、大河,它的源头决不会仅仅只有一条支流一样,桂剧正是在这种积跬步以至千里,聚小溪而成江河的过程中逐渐成型的。

改革开放桂剧进入辉煌时期

明末清初时期也称桂剧的萌芽时期。当时桂林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批中原文人南来,一些艺人戏班也随之而至。

桂剧雏形时期大约在清朝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当时湖南祁剧艺人大量流入桂林,搭班演唱。

说到早期的桂剧,不能不提到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桂林灌阳人唐景崧。他组建了“桂林春班”,并撰写《看棋亭杂剧》,共40出。这是桂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独有剧本。

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是桂剧改革繁荣时期。1939年成立桂剧实验剧团,欧阳予倩亲自担任团长,主持桂剧改革工作。不久,又开办了桂剧学校,培养青年演员,并造就了“后四大名旦”谢玉君(如意珠)、尹羲(小金凤)、方昭媛(小飞燕)、李慧中(金小梅)等一批优秀桂剧演员。1944年2月至5月,盛况空前的西南剧展在桂林举行,共上演了《木兰从军》等九部桂剧,桂剧更是在这种与全国各兄弟剧种的融汇交流中日臻成熟,并最终进入中国十大剧种行列。

上世纪50年代时期是桂剧的黄金时期。50年代初,桂剧传统剧目《拾玉镯》赴京参加首届全国地方戏调演,技压群芳,引起轰动。演员还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拾玉镯》也被拍成戏曲电影,在国内外播放。

改革开放时期是桂剧发展辉煌的时期。一大批精品节目如《瑶妃传奇》、《大儒还乡》等剧先后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梅花奖”,曹禺戏剧奖,全国十大精品剧目奖。桂林桂剧团还是广西桂花奖和广西铜鼓奖的五连冠单位,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著名文化表演艺术团体。

解放六十年来,仅桂剧艺术界就先后产生了尹羲、筱兰魁、秦彩霞、罗桂霞、苏国璋、张树萍、刘夏生、曾定国等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桂剧剧目有八百多出

桂剧唱腔分高腔、昆腔、吹腔、弹腔(南北路)和杂腔小调等声腔。基本以弹腔、高腔为主。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其声调优美,抑扬有致。桂剧唱功不以高昂、亢亮、激越为特点,而以圆润甜美、秀丽委婉见长。

桂剧的行当与京剧相似,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桂剧的生行:稳健持重,雍容大方;小生潇洒飘逸,清秀俊雅;武生则儒雅尚武;旦行:或端庄华贵,或倩丽灵巧,且唱做兼备,文武俱能;净行:雄浑威凛,刚武火爆;丑行:滑稽而不鄙俗,诙谐而不油滑,轻松自然恰到好处。

桂剧和其他剧种一样,也是通过四功五法来展现的。桂剧汲取了祁剧、京剧、昆曲等多剧种表演艺术的精华,以做工传神见长,尤擅长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三小戏。桂剧的表演侧重做工,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

桂剧的剧目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据1956年统计,已搜集到的整本戏有171出,小杂戏有351出,如果加上整本戏中可独立演出的折子戏314出,菁芜并存,桂剧剧目应该有836出。内容大多都是英雄与懦夫、明主与昏君、清官与污吏、聪明与愚蠢、善良与邪恶、公正与枉法、爱国与投敌、勤劳与懒惰、婚姻自主与封建包办、人穷志不短与为富不仁等的抗争。

桂剧三百年的心路历程,亦是中国众多地方戏曲剧种发展变化的个案与缩影,同时也代表了戏剧艺术观念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向。为了使桂剧的艺术之花常开不谢,2006年,国家已将桂剧列入了中国非物质传统文化保护名录。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断言,桂剧已迎来了她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但是,我们还是从桂剧努力找回失去的年轻观众、市场份额,以及一茬茬桂剧新人的脱颖而出中,看到了桂剧的明天和希望。新时期桂剧艺术的探索和改革是极富挑战性和冲击性的,或许,中国传统戏曲改革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在审美境界上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过去的古曲佳作未必都符合我们今天的审美境界,但我们坚信,那种审美境界已不再遥远。

新闻推荐

岭上枫树红 □黄绍碧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曾经无数次听、唱、看过这首革命歌曲及影像,每一次都令我心潮澎湃,尤其当我穿上红军服,沿着长征路行进的时候,这首红...

灌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灌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