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苦苦乐乐心自知 ——残疾教师李祖清瑶山教书育人的故事

广西日报 2015-04-14 17:03 大字

在灌阳县洞井瑶族乡,有许多以动、植物命名的村屯,野猪殿就是其中之一。顾名思义,可想其岭之险峻,谷之深幽。1956年,李祖清就出生在野猪殿村的杉木岭上。生于斯长于斯的李祖清,少年时代就有改变家乡面貌的志向。

因家里穷,距公社的中学又远,李祖清小学毕业就辍学了。但在上世纪70年代的野猪殿村,小学毕业也算是文化人了,村里屈指可数。1974年,李祖清幸运地被推荐进了桂林民族师范学校读书(后并于桂林理工大学)。

1977年7月,李祖清从桂林民师毕业,分配回到洞井瑶族乡,被安排在大竹源岔路口教学点任教。当时,岔路口教学点就他一个老师,10来个学生,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他明白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于是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轮番给孩子们上课,夜间在煤油灯下备课,打着火把到各家各户家访。一年后,由于成绩突出,他被调回野猪殿村小学任校长。

年轻的野猪殿小学校长,而且是全公社屈指可数的中师毕业生,应当是李祖清“仕途”的最佳起点。但李祖清只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山区多教出一些优秀学生,一年后毅然辞去了校长职务,专职从事教学工作。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他先后在野猪殿小学、代门底教学点、龙木干坪教学点、架枧坪教学点任教,爬遍了野猪殿村的每个山头。

1981年4月15日晚,对于李祖清来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当时李祖清在保良小学任教,他的一个家距学校10多里路的学生好几天没来上学了。为了弄清原因,李祖清邀本校老师作伴前往家访。归来的途中,天已经黑了。突然,李祖清感觉脚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用电筒一照,发现被毒蛇咬了。当时保良、野猪殿不通公路,要将李祖清抬到50里以外的公社卫生院,至少要6个小时,同伴们只得将昏迷的李祖清背回学校,请当地一位草药医生治蛇伤。命虽保住了,但由于中毒太深,加上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后来大腿肌肉慢慢萎缩,骨骼坏死,伤口长年化浓不愈。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县、乡医院医治,也无济于事。

按工伤处理,本来可以病退或离岗休息。但李祖清谢绝了领导们的好意,拄着双拐,拖着残腿,坚持回到野猪殿任教。在距家里10多里路之遥的架枧坪、代门底教学点,他一干又是20多年。山区教学点条件简陋,没有住房,他只能回家住。他每天倚着双拐,在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上往返20多里路。2000年秋天在去架枧坪上课途中,摔下陡峭的山崖,幸好被一棵树挡住才幸免于难,他一直把路过救起他的那位恩人铭记在心里。

架枧坪、代门底两个村屯都在半山腰上,生存条件很苦,村民的生活都不是很富裕。在国家未实行“两免”政策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能按时交纳学费、课本资料费。李老师总是先帮学生垫上,让学生能按时到教学点上课。开学是李祖清最困难的时候,他得拄着拐杖把课本、作业本、学习用具、学习资料等分几次背到海拔1500米高的教学点,让学生一开学就用得上新课本和作业本。

2003年,经灌阳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李祖清的残腿已转化为骨髓炎,必须高位截肢,否则将危及生命,他只好挥泪弃腿。次年又去柳州安装了假肢。

一支粉笔、两根拐杖、几张课桌,撑起了瑶乡孩子们的读书梦,李祖清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拐杖老师”。

本报记者 赵品贤 本报通讯员 陆仕臣  唐琳春/摄影报道

灌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灌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