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泗安村的美丽蜕变

桂林日报 2019-08-29 16:04 大字

美丽茶江河从泗安村旁流过。通讯员康道艳摄

网络主播正在体验地道恭城油茶的制作过程。记者胡逢超通讯员梁辉摄

□本报记者胡逢超通讯员王雪健

秀美的茶江河从这里流过,整个村庄靠山临河,奇峰秀水,偶有白鹭飞掠而过。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泗安村是一座富有自然山水之美、贯穿历史文脉、兼备瑶族风情的古老村寨。独特的自然景观、多元发展的产业、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泗安村受到了媒体关注与青睐,成为“看美丽乡村,庆70华诞”活动在桂林市唯一现场直播地。

此次直播一开始,主播们就将目光聚焦于泗安村的特色农产品。

月柿一直以来都是泗安的主要产业。近年来,泗安村利用本地资源,扩大月柿种植规模,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总产量10000吨,户均种植面积9.6亩,户均有果4.8万斤。为增加月柿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2017年以来,该村先后争取财政、供销、扶贫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占地11亩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一个,建成冷库2个、烤房2间、食品无菌加工包装车间1个、厂房1000平方米、农产品晾晒架80副。“有了这些设施,应对梅雨天气,不再是靠天吃饭。”泗安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除月柿种植与深加工外,泗安村“靠山吃山”,积极推动竹笋加工产业、养殖业蓬勃发展和瑶药博览园建设、斑瓜种植与深加工等产业发展,让产业从单一走向多元,泗安村民也从此走上富裕之路。

在扶贫车间———桂林恭城天源食品公司的加工厂房外墙上,醒目地写着“产业扶贫项目———地头冷库”几个大字。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称重、包装已经加工好的竹笋,厂房外放着数十箱已经包装好的竹笋成品。小小竹笋已经逐渐成为当地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产业。

“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打造竹笋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同时也为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据天源公司负责人冯慈军介绍,公司不仅为泗安村带来每年4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还为该村提供了100多个工作岗位,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

“住着漂亮楼房,踩着牛粪出村”曾是泗安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倒逼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从曾经的“苍蝇到处飞”到如今的“风景美如画”,泗安村走上了生态宜居建设之路。

截至目前,泗安村通过项目带动,筹集各类项目资金1798.8万元,实施危旧房改造50户,硬化村内道路7.05公里,修建排洪渠1公里,修建田间生产道路4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05盏,绿化村庄4200平方米,建设沼气池56座,修建垃圾焚烧炉、公厕、污水处理站各一座,建成了7.5公里休闲观光步道,种植观赏桃花50亩,建设旅游码头2个,购置漂流游船2艘,建设瑶药标本园1个,建设骑行观光线路2条,发展农家乐10家。

随着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泗安村的“民居”开始变成“民俗”,生态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富民裕民新业态。近年来,泗安村以扶贫工作中“安全有保障”为目标,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为重点,将危房改造作为推动群众加快发展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有特色、重实用的建设原则,使山水民居资产转变为增收资产。

此外,泗安村把握住党建亮点示范工程的契机,注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引导党员骨干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在产业发展、服务群众、遵纪守法、弘扬正气等方面选树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去感召村民。

“利用瑶药资源,发展药膳、药浴、药熏为一体的旅游养生产业;打造柿饼、斑瓜、竹笋等一批泗安特色旅游产品;加大现有古民居、闲置房改造,发展特色旅游民宿产业;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增强泗安的知名度。”嘉会镇党委书记陈建民表示,泗安村发展蓝图规划清晰,未来可期。

新闻推荐

恭城农民工免费进“学堂”

8月16日,桂林恭城栗木镇烹调培训班上,老师对农民工学员的“作业”进行点评。今年以来,恭城县将“教室”下移,送教下...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