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桂林晚报 2019-08-22 11:17 大字

桥头村是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政府驻地,也是贵广高铁恭城站所在地。依托桥头村区位优势建设的平安康养特色小镇,是建设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今年以来,桥头村坚持党建引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打造道德自治示范村、健康文化示范村、“三心三治一守”乡村治理恭城模式,绘就了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记者近日走进桥头村,正逢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在上演2019年戏曲进乡村演出,村子里的老老少少围坐在舞台前,兴致勃勃地听戏聊天。

桥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2018年成立以来,以党建为引领,以“两示范一模式”(即打造道德自治示范村、健康文化示范村,“三心三治一守”乡村治理恭城模式)为载体,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通过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组建多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志愿服务队伍,以“讲、评、帮、乐、庆”5种方式,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宣传思想政策,传递文明风尚,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由村里的党员先锋、村“两委”成员、群众骨干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分屯、分组、分片进村入户,为群众挑柴担水搞卫生,与群众拉家常,向群众问需求、求点子,讲政策、传信息。

志愿服务引发党群、干群思想产生共鸣,干部群众对村屯发展的态度,由之前的不关心、不配合、不支持,转化为我关心、我配合、我支持、我参与、我奉献,在村屯建设中涌现了一批可歌可赞的先进党群事迹,重大项目建设中常见的征地难、拆迁难等“老大难”问题化大为微、化微为无,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力量。

桥头村还制定好《村规民约》,以规矩促方圆,形成了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村民的参与促进村屯面貌悄然发生变化,一改过去“低、矮、脏、乱”状况,村委楼迎风矗立,群众居室舒适宜居,一幅美丽乡村画卷逐渐明晰;特色鲜明、洁净有序的瑶族文化村、健康养生村建设初见成效。

“桥头村的变化实在太大,以前‘脏、乱、差’,现在在镇政府的带领下,大家齐动手抓整改,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桥头村村民唐代生说,村民的素质、周边环境都有了很好的变化。

目前,桥头村预防、保健、养生等一体化的村级卫生体系基本建立,药浴、药熏、药膳等产业正在发展壮大,长寿街示范效应得到发挥,特色健康旅游产业链正在延伸,开办以“恭城油茶”这一健康美食为招牌的餐饮店,成为了村民致富的新增长点。

平安镇镇长陈健军告诉记者,通过“两示范一模式”,整个大行政村,老百姓的素质转变了。在平安康养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老百姓从不理解到理解,并且大力支持。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拆除老百姓的住房,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拆除了90多栋。现在老百姓房前屋后卫生做得很好,村民互相团结,建立团结和谐的关系,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记者邱浩

新闻推荐

广西一初中女生在校中毒致残 法院一审判决学校担责两成

2015年5月26日,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城厢中学初一女生小悦,吃了同学罗某买回来的食物后,两人突然呕吐昏迷。罗某次日出院,但小...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