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样板 桂林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综述

桂林日报 2018-11-21 10:56 大字

□本报记者孙敏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个“国字号”落在桂林,对于桂林而言不仅是机遇,更是责任。

建设创新示范区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际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西和桂林的重要职责,符合桂林的发展实际,体现了国际视野、国家意志和地方实践。根据规划,桂林将分“三步走”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中国乃至世界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样板和实践经验。

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桂林创新示范区获批后,自治区主席陈武,常务副主席秦如培,副主席费志荣、黄俊华等领导先后赴桂林调研指导创新示范区建设。自治区成立了以27个区直单位和桂林市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与此同时,桂林也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涵盖41个市直部门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初步形成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为确保工作机制通达顺畅,桂林建立了市领导“一联三”工作制度,每月听取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解决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出台《桂林市2018年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12项今年重点推进工作以及6项保障措施,并制定出台了创新示范区建设绩效考评办法,把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列入各县(区)、市直各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评内容。

理顺工作机制体制后,桂林“划重点”有的放矢。围绕环境保护与治理、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改善和保障民生等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领域,加大了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今年全市安排民生支出169.33亿元,其中,投资3.1亿元用于漓江(城市段)生态修复与保护性开发,筹措资金6.49亿元用于漓江(城市段)截污等建设项目,统筹资金8.33亿元用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安排科技专项资金8600万元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目前桂林共有26个项目纳入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库。

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离不开项目的带动。未来3年,桂林拟投入1500亿元,围绕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自然景观资源保育”“生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文化康养产业创新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支撑”等“五大行动”17项工程,重点实施79项可持续发展重大项目。目前,投资1亿多的国际岩溶中心建设项目规划已通过审批,开始施工建设。

用“国际视野”创新“桂林经验”

善于吸收多家之长,共同致力于解决人类关心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桂林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

在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桂林注重汇聚国内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共同参与创新示范区建设。

桂林科研院所众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合作,科技项目取得实质进展。目前,“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已向科技部专题汇报;岩溶研究所已争取到中国地质调查局4个地质调查项目、经费1.2亿元,在未来3年开展桂林及周边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石漠化、地质遗迹等方面的调查。此外,岩溶所“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工业废渣建材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入选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一系列的研究即将展开。

与此同时,桂林还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招商引智的重点,设立了可持续发展项目库,借助各类会展、招商推介会,大力引进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截至目前,桂林市政府及相关单位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有关单位和企业,签订了13项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中国中药(桂林)产业园已开工建设,其他签约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之中。

在汇聚海内外人才资源方面,桂林通过实施“鱼鹰引才计划”、“丹桂育才计划”,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设桂林市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桂林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举措,今年已引入高层次人才41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广西地级市中首个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创新基地正式启用,9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一批高层次人才签约入驻。

开放的姿态,国际化的视野,为桂林迎来了更多的机遇。目前,桂林已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绿色技术银行等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就落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国际交流平台专项、亚行区域知识技术援助项目,以及争取亚行贷款援助等方面开展合作。

探索和分享“桂林模式”

“在建设创新示范区过程中,桂林始终把‘探索可持续发展桂林模式,积极向国内外同类地区分享可持续发展经验’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特别是在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县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桂林逐渐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新模式。

漓江景观资源的保育与可持续利用是建设桂林创新示范区的一项重要行动。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全域涉及5县5城区27个乡(镇、街道),管辖范围大,曾经涉及20多个部门管理,多头执法、监管混乱。近年来,桂林深入推进漓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挂牌成立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对漓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通过开展漓江生态保护和综合整治行动,统筹推进漓江沿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漓江旅游品牌建设,变“九龙治水”为“握指成拳”,为守护好漓江绿水青山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保护漓江是桂林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一部分,而探索恭城瑶族自治县“三位一体”模式的升级,则是桂林为西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贡献的经验。恭城曾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恭城模式”,在全国推广。(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恭城:山区方言普法接地气

本报恭城讯(记者/李家健)“这样说法律,我们听得懂也记得住。”近日,一场“千人进百村帮万户”活动走进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山区,...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