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瑶乡“扶贫车间”助脱贫

桂林日报 2018-07-31 19:09 大字

本报讯(记者孙敏通讯员李茂香)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三江乡,距离县城47公里,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三江乡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为改变现状,近年来,三江乡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吸纳周边贫困人口和留守妇女就业,为留守家里无法走出大山的贫困户提供脱贫途径。

“在我们这里,大部分年轻力壮的中青年都出去打工,只留下妇女在家照顾老人、小孩。而这些留守妇女除了种着家里贫瘠的地,无任何收入来源。如何让这些留守在家的女同胞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是个问题。”三江乡对面岭村委主任盘玉梅说,她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让当地村民不走出大山也能实现稳定收入。

今年年初,盘玉梅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东拼西凑,凑齐40多万元购买设备、改建厂房,创办了三江乡大众制衣厂,她还自掏腰包请师傅上门为学员们进行缝纫技术培训。目前,该制衣厂有50多名工人,其中12人是贫困户,均来自周边村屯。如今,大众制衣厂制作的成衣销往广东、深圳等地。看着最初的投入有了回报,盘玉梅更积极地筹划着扩大规模,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再过几个月会进新的设备,我们的工厂可以容纳200多人,能更大限度地解决村民就业难的问题,积极助力精准脱贫。”盘玉梅对未来充满信心。

穿线、倒针、补针,缝纫机哒哒哒有节奏地响着……在大众制衣厂里,一派忙碌的景象。“这种缝纫机能自动断线、补针、倒针,操作简单,我来学了一天半就会了,一个月做下来保底1500元,计件超出部分另外发工资,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关键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贫困户彭喜莲对如今有着稳定收入的工作和生活很满意,她告诉记者,这样的“扶贫车间”,在当地还有好几个,村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在获得一份收入的同时,还能学会一门手艺。

据统计,截至目前,三江乡共建立11个“扶贫车间”。除了服装制衣外,还有木材加工、电子设备组装等“扶贫车间”,目前已解决50户贫困户就业问题。下一步,三江乡将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进三江乡创办“扶贫车间”,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新闻推荐

桂林市积极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确保4元补助金“足额吃到学生嘴里”

本报讯(记者陈娟)近日,桂林市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现场管理经验推进会。据悉,2017年,桂林市在463所学校开展...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