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歌从漓江来”令人回味 ——中央电视台2016端午特别节目幕后的故事

广西日报 2016-07-04 21:14 大字

本报记者 李春生 本报通讯员 庄 盈

6月27日,桂林市举行中央电视台“歌从漓江来”2016端午特别节目总结会,并表彰在特别节目录制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这让市民再次回味这道端午盛宴。

1 两次播出两次收视率第一

6月9日晚,桂林人翘首以盼的“歌从漓江来”2016端午特别节目在中央三套播出,无数市民及祖国各地的桂林人,通过电视屏幕欣赏了由中央电视台导演组在“大美桂林”中精心“烹制”的视听盛宴。节目播出期间,电视大数据系统“酷云EYE”实时显示,“歌从漓江来”在央视所有频道节目中收视率排名第一。6月19日,特别节目在央视三套综艺频道重播后,央视收视热度显示,“歌从漓江来”收视率排名全国同时段第一。

通过节目,桂林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得到了充分展示,有桂林母亲河“漓江”、桂林城徽“象鼻山”、桂林名片“两江四湖”、涅槃重生的“逍遥楼、东西巷”等,可以说是一部“高大上”的桂林城市宣传片,播出后获得广大网友如潮“点赞”。

节目播出后不仅电视观众好评如潮,也得到央视内部的表扬和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吸睛力”十足,再一次引发海内外的关注,成为网络上的热频词。

2 强大导演团队带来惊喜

这台将端午文化与桂林元素完美结合的精品节目,与央视导演团队的努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央视为此次特别节目派出了阵容强大的导演团队。中央电视台知名导演孙滨担任总导演,他曾担任2016年央视春晚泉州分会场的总导演,策划并执导了多个品牌综艺节目及不同类型的大型活动和晚会。

此外,现场导演于晶波、舞美设计王姗、舞蹈总监谢南、撰稿薛弢都曾经跟随孙滨参加过2016年央视春晚泉州分会场节目的策划和录制。

在两个多月的录制筹备当中,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总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或坐镇指挥,或紧张调试设备;或跑前跑后协调,或不断对舞台进行精雕细琢,或一遍遍抠演员动作,或坐在场边反复修改串词……他们的敬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端午节当天,央视导演组带给电视观众的是一个惊喜。特别是节目舞台中央一条红色的飘带缠绕着两架高大的水车,湛蓝的水面上巨型龙舟昂首奋进,整个舞美设计十分“高大上”,既融入了满满的桂林元素,又展示了大美桂林的自然生态美、历史文化美以及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3 幕后处处可见“可爱桂林人”

一台好的演出,首先要有高规格的舞台,舞台设计、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演出的效果。由于央视所设计的舞台大,要求精细,所以,自中央电视台的舞台设计图纸传到桂林后,相关人员经过十几天日夜赶工及无数次设计、修改,1100多平方米的露天舞台,才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舞台的完美呈现,无不凝聚着舞美工作人员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

演员是节目的重要元素。参与录制的演员,分别来自广东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师范大学、临桂区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工团和桂林市少年宫等多家单位,近600人参加此次节目录制。

节目演出时,现场观众整齐划一地为台上演员打节拍的一幕让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印象深刻。事实上,为了组织观众,桂林市各部门、单位十分给力:团市委组织百对新人观众方阵,成为特别节目的亮点之一;广西师大组织了1000名学生参加互动队,并安排专门时间配合排练。

4  端午文化与桂林元素的完美结合

“歌从漓江来”端午特别节目播出后,其精美的舞台设计,优美的歌舞,极富桂林文化特色的节目,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欢迎,其中的桂林元素,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在“歌从漓江来”中,5个拥有桂林特色的家庭特别引人注目:五世同堂的百岁老人家庭,5个名叫“桂花”的大家庭,由5个民族融合组成的大家庭,桂林船家家庭,阳朔女孩与比利时人相爱组成的幸福家庭。这5个家庭各有看点,又特别接地气,受到了观众喜爱。

正是因为这些特有的桂林元素,成为吸引观众们守在电视前看节目的“秘密武器”。孙滨说,从收视曲线上看,这五个家庭出现的时段收视率都很高,尤其是“桂花”大家庭出现时,成为整个节目最高收视点,“我想因为有桂林本地的特色,因为只有在桂林才能找到那么多叫桂花的人。”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